这件事怎么看都有点讽刺。
“首先,我得先感谢严励同学对腾飞改革成果的肯定,另外,我还得感谢中央电视台,给了腾飞一个参与纪录片拍摄的机会。这个纪录片让我们腾飞火了一把,说很多省市还把这部纪录片作为教学片,组织企业领导干部集体观看学习。这对腾飞公司和腾飞的领导班子,可以说是无上荣耀了!”
“但我今天还想跟大家讲一讲纪录片中没有展示出来的内容。当初中央台一共挑选了三家全面崩盘,即将破产的企业行跟踪拍摄,腾飞只是其中的一家,拍摄间是八个月。”
“开始取材的几个月里,我们腾飞这边只有一个摄像小哥常驻,摄制组的其他成员,包括导演,都跑去另两家企业跟拍了。”
“可是这种状况只维持了小半年吧,摄像小哥从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后来变成三个人,扛着摄像机在厂内厂外到处拍,八个月以后,连导演都加入了腾飞这一组的拍摄。从纪录片的内容上,大家应该也能看得出来,五期的纪录片,后两期的内容,尤其是产品和厂区画面,要比前面三期丰富很多。”
闻言,学员和老师们都有些悟,看来另外两家企业没么可拍的了。
只狄思科接着说:“公司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我当然要关心一下嘛。就单独找彭导询问是啥情况。这一问知,另两家企业都拍不下去了。”
“东北的大型机械厂破产了,卖掉皮和设备以后,买断职工工龄,大批工人下岗了。西北的造纸厂也转产无望,承包给了个人。我们腾飞是后一家拍摄对象,如果腾飞也完蛋了,那纪录片摄制组这一年多的间就算白忙了。”
“好在腾飞还算争气,没让摄制组一年多的心血打了水漂,纪录片还是如期播出了。但是,作为腾飞的总经理,我不得不说一句,请大家理性看待腾飞的改革成果,不要把它抬得太高,也不要把它神化了。”
狄思科现在很担心上面把腾飞树立成改革的典型,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这样的口号后面,加上一句“改革学腾飞”。
那对腾飞来说,负担就太重了。
“在童话故事里,结局通常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生活在了一起,至他们结婚以后么样,读无从知晓。镜下的腾飞公司亦是如此,纪录片在腾飞并购人合公司后戛然而止,观众并不知之后发生了么,只知腾飞的改革成功了。”
“在这里,我可以简单跟大家说说,并购成功后的这半年间里,我们腾飞又经历了么。”狄思科扔出一个重磅炸弹,“我们曾经打算搞股份制改革,在海外挂牌上市!”
哗——
这倒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
不挂牌上市,腾飞还是国有独资企业。
一旦上市,就变成国有控股了。
倒不是说挂牌上市不好,毕竟很多企业家都盼着带出一家上市公司。
但从狄思科的履历、经营风格,以及腾飞给大家留下的固有印象来看,他们似乎比较执着国有独资,谁也没想到腾飞会挂牌上市,引入海外资本。
狄思科任由教室里嗡嗡了一阵,随后说:“我们有过挂牌上市的意向,但是考虑到腾飞公司是一家科技企业,技术投入过高,当下并不太适合上市,所以只能暂搁浅了。”
“既然提到了科技,那我不得不再次强调一点,腾飞的成功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这套改革方案并不适合所有企业。为么这么说呢?为腾飞是一家电子科技企业,搞高科技的!”
“都说破船还有三斤钉,腾飞快要破产了,但我们还有技术,有人马,找准目标以后,马上转产传呼机和vcd影碟机,并且跟vw公司合资生产车载收音机,这几项都属朝阳产业,我们的发展其实是吃到了代的红利。”
“而那些夕阳产业在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办呢?我们市里有一家搪瓷厂,也是几十年的老厂了,十年,还是全国名牌。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不用搪瓷缸子、搪瓷盆,嫌弃样式老气。这家工厂的产品连年滞销,已经半死不活好几年了,厂领导为此愁白了,也尝试着从企业内部寻找原,邀请年轻设计师设计新产品,统统无济事。”
“发不出职工工资,市里也拿它没办法,想转产都不好转,引入外资更是没戏,外商一个个都精得很,人家只要皮,工厂和人员都不要。要是现在有一个私营老板站出来承包下这家工厂,大家说,该不该同意?”
学员和老师们各自在心里衡量着,一没人给出答案。
“不知大家是如何考虑的,反在我这里已经有了确的答案。如果腾飞当初没有找准转产的方向,那么,面对生活拮据,被常年拖欠工资的职工,面对高达两米的医疗报销单,面对闲置的厂房和破败的厂区,我们也会毫不迟疑走上产权改革的路子!”
“甭管是私营资本还是海外资本,我得先让职工吃饱饭。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们别无选择!饿到极致的人,喝一口凉水,吃一口窝都能满足,谁还有心情嫌弃眼前的饭菜不是满汉全席呢?”
狄思科缓了一会儿,又换上轻松的神态说:“腾飞改革的纪录片能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为大多数企业改革都在摸着石过河,没有一个参考依据,没有一个全国公开的信息,没有让大家了解的途径。”
“国企改革,经常是大家私下联系,哦,你改得挺好,我去你那里取取经,来以后在自家搞一搞。要是哪种办法被上面批评了,那大家就按兵不动,再想别的办法。”
“很多企业领导呼吁国家出台一个统一的改革标准,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就在等这个标准,可是等了快十年,始终没见到影子。”狄思科无奈摊手。
“各家企业的情况不同,各有各的难处,这让国家怎么给统一标准呢?国企改革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一刀切,一直是制宜的。那么到了产权改革这里,为么就要搞一刀切呢?”
狄思科再次强调:“严励同学的观点我部分认同,国资流失的情况不容忽视,暗箱操作、中饱私囊,也应该想办法解决。”
“但是,针对这些,我们可以制定约束国企领导的法律责任制度,增加归责和追究程序。国家作为出资人,可以定期对企业行考察,也对企业领导行考察。而不是噎废食,不顾企业死活,粗暴叫停产权改革!”
被他多次点名的严励,全程安静倾,这会儿终找到了狄思科的漏洞。
不由高高举起了手臂。
他要发言!
狄思科早就说过了,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批评指,自然不能堵住严励的嘴,不让他发声。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点点,做了一个请讲的手势。
严励站起,清了清嗓子,不疾不徐:“狄同学提到的,约束国企领导,对国企定期考察的观点,我也是部分认同的。这个出发点很好,但是全国的国有企业数以千计,光是中央直接领导的企业就有一百七八十家,这么多企业和企业领导,要如何考察?用么标准考察?一次性考察这么多家企业,消耗的人力物力就不说了,真实施起来,还很容易变成走过场。”
支持严励观点的人都默默颔首。
好好的经,念着念着就念歪了。
而且他们本都是国企干部,搞个干部考察,无疑是自己给自己上了一枷锁。
狄思科拿起被他放在讲台上的那份讲稿,笑着晃了晃说:“这个问题在我之前准备的内容中有所提及。我今天原本要讲的是‘企业并购,强强联合’。就像严励同学说的,光是央企就有将近两百家,这两百家企业要怎么管?怎么考察?”
“现在大多数央企都是多管理的,组织部管人事,财政口管资产,国家经贸委管经营,计委管投资,保部管职工福利保障。”狄思科伸出右拳,每说一点就伸出一根手指,后亮出手掌说,“五个部门负责管这些央企,被很多人戏称为五龙治水。”
“计划经济取消了,这些企业没么计划指标,也没么部门能真管到他们,毕竟是五龙治水嘛,大家都能管,也可能大家都不管。我也不知国家为么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这些央企,这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我就不多谈了。”
还想再多的修部主任:“……”
间有的是,你可以多谈谈。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拙见,这么多央企确实有点太多了,不利管理。我觉得领导们也许可以考虑抓大放小,就像我们腾飞,生产的产品种类其实非常多,产品名录中有十几种产品,可我们主抓的业务只有赚钱的传呼机、vcd影碟机,以及车载收音机。”
“央企的规模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是上万人的大企业,有的只是几百人的设计院。面对这么多企业,要如何管理和考察?不如让大企业强强联合,形成超大规模企业,由中央直管……”
其他企业既然管不过来,那就交给方算了。
不过,后面的话他没说。
这间教室里好多人都是央企领导,他要是真的把话说出来,那就将人得罪了。
而且这种层次的问题,也不是他这种小干部该管的,他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观点就得了。
不该他说的,别乱放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