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很明显的阶级划分,无论哪个国家的签证官都不会给底层人签发签证。
像郭美云这样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偷渡客,就是签证官们最为防范的那类人。
正规渠道走不了,她就只能剑走偏锋。
无论在哪个代,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年内地人想来港岛,港岛本地人也想去更发达的国家。
出国中介这个行也就应运而生了。
那出国中介给了她两个选择,要么去新加坡,要么去英国。
港英期,每月往返这两地的客船是最多的。
去新加坡的费用是根金条,还不包括船资。
她需要跟一位新加坡男士结婚,然后以伴侣的身份跟人家回国。
那个男人的照片她见过,四十多岁的年纪,看起来很儒雅,据说是地的一位英老师。
了地方以后,半年即可离婚。
独自在外谋生这段间,让郭美云对成年男人非常防备。
有人看起来人模狗样,实则狼心狗肺。
所以,即便中介一再保证安无虞,她也不肯用这种方式出境,万一中途被卖,她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去新加坡的路子走不通,中介给了她第二套方案——去英国。
英国的签证是最不好办的,中介开价四根金条。
他们赚的是中介费,不是倒卖人口费,所以看出郭美云对男人的防备后,就给她介绍了一个英国老太太。
老太太的子在年初的“哈巴古斯号”沉船事件中丧生了。
媳妇是港岛人,年初刚诞一名女婴,听闻丈夫死讯后,就想办法联系了远在英国的老太太。
如果老太太不来接手这个孩子,她将把孩子送去福利机构。
老太太自然不舍得将子唯一的骨肉送走,听闻消息后,不远万里跑来港岛,接回了自己的孙女。
而郭美云若想去英国,可以假扮成她的媳妇王少芬,借用她的身份跟老太太一起回英国。
王少芬是土生土长的港岛人,跟英国船员结婚后,就办了去英国的签证。
可惜丈夫死后,她不敢独自去人生地不熟的港岛,办来的签证也就无用处了。
郭美云不中介、泰勒夫人和王少芬是如何分配那四根金条的。
反正她用王少芬的港人证件、王少芬的签证,随着泰勒夫人一起坐船回了英国。
此以后,她就不是郭美云,而是王少芬了。
泰勒夫人是一位独居老太太,她被允许住进泰勒夫人的房子,每月按缴纳房租水电费。
尽管她挂着对方媳妇的名头,她们其实只是两个陌生人。
泰勒夫人跟她要钱并不会手软。
每吃一块面包,喝一口牛奶都要算钱。
王少芬只有中学学历,郭美云的那张辅仁大学毕业证在英国彻底失效。
外国人注重凭,没有凭,即使她有华有技术,人家也不会把她放在关键工作岗位上。
她刚去英国的候,根本找不对口的工作,只能在餐馆里没日没夜地刷盘子,后来找一个兼职送牛奶的工作。
就这样凑合着过了大半年。
郭美云偶尔会想,她也许是前半辈子过得太幸福了,所以这几年要把她没吃过的苦一股脑尝尽。
她心里清楚,自己不能一直过这样的日子。
她花费这么大的代价跑出来,她得活出个人样来。
摸清楚英国这边的情况以后,她决定在英国重新读一次大学。
有了正经的凭以后,能谈发展。
在国内上大学是免费的,国家还给大学生发补贴,可是在国外上大学是自费的,的大学学费对她来说简直是天价,只有英国的中产以上阶级读得起大学。
她仅剩的一根金条,对学费来说,简直杯水车薪。
她已经在考虑回港岛了。
既然大学凭这么值钱,要不她还是回港岛算了,如今只有在港岛,她能郭美云。
然而,想报纸上无处不在的王政安,以及化工行业对她的封锁,她还是冷静地选择留在了英国。
留在英国,至少是安的。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欧洲人对亚裔女性的兴趣并不高,他们似乎也并不觉得她有多漂亮。
这反而让她感安心。
几经思考后,她找了一起生活一年,跟她还像陌生人一般,计较水电牛奶费的泰勒夫人。
她想跟泰勒夫人借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