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收了附近村子百姓的粮食后,这两天陆陆续续又有百姓送粮食上上来卖。
不过规模没有上次大,都是零零散散的。
杨成也没有嫌弃,都是按照上次的价格给他们结算。
只是好景不长,仅仅卖了两天之后,就没有老百姓送粮食上来了。
杨成正纳闷,心说你们的粮食这就卖完了?
要知道,此时正是秋粮刚收完晒干,也到了要交秋税的时候。
张居正是死了几十年,他主持的变法大多也都废了,可一条鞭法留了下来啊。
官府收税只收银子,把所有的税收都折合成了银子,不再收取粮食等物品。
为了交税,老百姓就只能被逼卖粮换银子。
而每次新粮刚下,粮商就开始大肆压价,低价收粮囤积,等到青黄不接时再高价卖出牟利。
人人都在说谷贱伤农,实际上有谁管过老百姓的死活。
大同营虽然在老百姓眼中是土匪窝,可给出的收粮价格高,称重也公平,是多少银子就给多少银子。
在一文钱都想掰开来花的普通老百姓的眼中,这多出来的可不是小钱。
所以,按理说应该有大量的老百姓来卖粮。
而现实却不是如此,杨成是左想右想都想不通。
“总长,山下的村民有事找你。”
这天,杨成在大营如往常一般的巡视,负责守卫营门的小组组长找了个来。
“有问什么事吗?”
“问过,但他不肯说,非要跟总长说。”
“那好吧,去看看。”
来到大营门口,杨成就看到上次的年长村民一个人站在营门口。
“好汉爷救命啊。”
那村民一看见杨成,就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口中大呼。
“地上凉,起来说。”
杨成急忙上前就想把跪在地上的村民拉了起来。
他不习惯别人跪他,虽然这在古代很常见。
“好汉爷,请你救救我们村子吧。”
村民却是不肯起来,还给杨成磕起了头。
杨成被整无语了,只好道:“你先起来,要不然我就不管你们了。”
说着,做出了一副转身欲走得架势。
村民害怕自己跪着不起杨成真的会走,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忐忑不安地看着杨成。
杨成语气柔和地问道:“老乡,说说吧,遇到了什么难事?”
“我们上山卖粮给好汉爷……”
村民刚开始叙述,就被杨成打断了。
“停,我姓杨,你叫我杨东家或者杨公子都行,千万别再叫我好汉爷了。”
“是是是。”村民继续说道:“我们上山卖粮给杨东家的事情被乡里收粮的梁老爷知道了……”
村名的叙述有些啰嗦,讲了好一会儿才讲明白。
总结起来就是:
村民卖粮给大同营的事被粮商梁老爷发现了,梁老爷很不爽,让家丁护院在各个村子里守着,不准村民卖粮给大同营,只准卖给他。
有村民想偷偷上山卖,梁老爷发现后,不但抢了粮食,还把人给打死了,作为对村民的惩罚,还把价格压到了比市价更低。
从村民的叙述中,杨成算是明白了这几天为何不见村民上山卖粮了,原来都被梁老爷的家丁护院给拦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