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加入。”
吕允承无奈地答道。
见此,杨成满意的笑道:“很好,既然大家都愿意加入,那咱们便是同志了。”
吕允承道:“大当家,同志可不是什么好词。”
同志一词,在古代早就有了,指的是志同道合之人,本是一个褒义词。
但是在明末,由于朝堂上党同伐异,渐渐地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在这个时间段特指党争的同伙。
杨成解释道:“我们又不是朝堂上那伙人,我们为的是天下人儿聚集在一起,对我们来说当然是好词了。”
说完,杨成又开始说道:“从今以后,凡是中队长副中队长以上主要的职务,必须由大同会会员担任,吸收他们为大同会会员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
吕允承皱眉问道:“我们现在基本上只有军队官员,到以后肯定会有文官,文官也要是大同会会员吗?”
“当然。”杨成斩钉截铁地说道。
“要是那样,怕是要乱套。”
吕允承眉头皱得更紧了。
杨成解释道:“大同会的会员只有职务高低不同,没有人格上的高低,他的权力也只能来自职务,没有职务的会员和普通人没有区别。相反,他还必须承担大同会的义务。”
“不可能的。”吕允承摇头道,“你到时候就知道了。”
杨成却是胸有成竹地道:“既然我敢组建大同会,我就有法子让他不出乱子。”
他们看不到后世成功的经验,担心在所难免。
但杨成知道啊,有成功的例子珠玉在前,若是还能被反噬,那就是他太蠢了。
造反,不是过家家,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行。
像高迎祥那样,说的好听是农民军起义,说的不好听就是一群只懂抢劫的强盗。
李自成好一点,喊出了一个“均田免赋”的口号,但也仅仅好那么一点而已。
你都不收税了,钱粮哪来,怎么维持大军,不还得靠抢吗?
那你不死,谁死?
造反想要成功,得有明确的能实施的政治纲领,特别是一无所有的农民起义。
扯远了,回到正题。
杨成没让他们继续纠结,直接说道:“好了,我们以后对外就称大同营,我们现在盟誓入会,入会申请书后面再补。”
入会肯定是要宣誓的,杨成没按照后世那种,而是改了。
具体的仪式,大部分参照了吕允承的意见。
毕竟,在古代,逃不出“礼”字。
对于“礼”,还是读书人懂得比较多。
况且,盟誓古已有之,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自有其一套流程。
做大事,必须要有仪式感。
没看见皇帝都要祭天的吗?
杨成领着四人,对吕允承准备的牌位跪拜,行三跪九磕大礼,最后对着牌位宣读誓词。
“我志愿加入大同会,拥护大同会……”
誓词倒是杨成写的,从后世当中改的。
三跪九磕大礼一拜,誓词一喊,个个都热血沸腾。
哪怕之前有点不情愿的吕允承,也莫名奇妙地热血沸腾起来,仿佛天下兴亡聚集在他身上一般。
崇祯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大同会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