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窦夫人的气色好了很多,脸上那种不自然的红晕消失。
“青峰啊,我今日要打几针?”
她和蔼的问刘青峰道。
刘青峰收起体温计和血压仪,笑道:“您恢复的不错,昨晚有没有咳痰?”
窦夫人点点头:“咳了好些,不过咳过之后胸闷少了很多。”
“嗯,这就对了,您是在排痰,说明您肺部的炎症正在消失。”
刘青峰取出注射器:“今明两日打两针巩固一下,后天若是不咳了,便不必再打针,吃药就可以了。”
“最近您的饮食要改一下,少吃羊肉,可以适当吃些猪肉和牛肉,每天能吃两个煮蛋更好。”
他边对药边嘱咐道:“鱼肉可以吃一些,果蔬宜多食,切不可饮凉水,最好是把水烧开,泡上些甘草、枸杞饮用。”
“还要注意防寒,天气凉了,但是您的身体不适合用碳取暖,我过几天让匠人帮您打个火炕,既暖和还能避免吸入烟尘。”
刘青峰交代的很细,窦夫人怕自己记不住,让李秀宁在一旁写下来。
打针的时候,刘青峰没有自己动手,而是让李秀宁来操作。
他肯定不能一直跟在窦夫人身边,万一有紧急情况,总要有人知道该怎么打针不是?
李秀宁舍不得往母亲身上扎针,手抖得厉害。
窦夫人宽慰了好久,她才下定决心,照着刘青峰指的位置扎了下去。
一针打完,窦夫人没什么,李秀宁反倒满头大汗。
刘青峰留下一套注射器和药,让李秀宁晚上给窦夫人打针。
窦夫人打过针,休息了一会儿,便让刘青峰和李秀宁去忙他们自己的事情。
“三小姐,带我去转转,我想选块地,把种子先种下去。”
土豆有好几个已经发芽了,不能再耽搁时间,需要尽快把种子种下去。
李秀宁不解道:“现在已是中秋时节,此时下种会不会太晚了?”
“自然是晚了,不过我有办法让幼苗秋冬生长,只要按照我的方法来,年底差不多就能收获一些。”
刘青峰原来的计划是建一个半地下的育苗棚来保住土豆和红薯,只要秧苗不死,开春以后就能让这些种子在隋唐时空落户。
不过现在他有十六次的穿越机会,完全有能力搞出一个温室出来。
有了温室,他带来的那些种子冬季也能生长收获。
李秀宁听他这么说,虽然不明白作物如何在秋冬生长,但是也没有多问。
反正他又跑不了,让人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就知道了呗。
两人出了大宅,往村南走去。
村子里的住户分的很散,房子多是土坯茅草房。
不过出乎刘青峰意料,整个村子显得很干净,除了偶尔能看到路上有些散养的鸡鸭鹅留下的粪便几乎没有其他的垃圾,更没有晋阳城里的那股子怪味。
问过李秀宁才知道,李家庄住的都是军属,平时都是按照军营里的方法管理的,所以李家庄并不像其他村子那样脏乱。
偶尔遇到几个村民,都是远远的向李秀宁点头示意,并不来近处打搅。
村里的村民几乎都是一身灰衣,无论男女头上都是青布缠髻,不像是晋阳城中那样男子戴头巾女子戴簪子或是插着一把梳子一样的东西。
多数村民都显得很干练,一看就是有练过。
村子里穿补丁衣服的很少,看来这里的人生活水平很不错。
刘青峰知道李家庄的面貌属于是特例,其他的村子村民生活估计就要用朝不保夕来形容了。
毕竟是大业九年了,北方很多地方已经乱了起来,百姓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不过外面的世界离他有些远,他当下要做的是给自己打造一个安稳的落脚点。
村南的田地里,庄稼已经收割完毕,显得有些荒凉。
刘青峰在一块地势比较高的地里停下。
“就这块地吧,先找人平整一下。”
“东西开出大概两丈宽,十丈长的一块地,深耕一下。”
李秀宁记下来,说道:“整地的事情我交给里正去做,还需要其他的东西吗?”
刘青峰指着西面的一大块地道:“在那里建一个宽三丈,长五丈,高一丈的库房,要快,我等着用。”
“库房旁边再建个院子,到时候我搬到那里去住。”
李秀宁问道:“为何要建房,你住别苑就好。”
“别逗,国公又没把别苑给我,我手下十几号人,住在别苑不合适。”
刘青峰才不愿意一直寄人篱下呢。
他又不是建不起房子,别苑里人多眼杂,哪里有住自己家舒服。
李秀宁想了想,点头道:“我立刻找匠人来建库房,只是你占了这么多地,庄户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