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麟在文章中将这首诗分成了四节,然后分别对每一节以及每一句进行讲解。
第一节写诗人伫立在林间交叉路口……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一条路……
第三节开始了艰难地跋涉……
第四节诗人遥想对往事的回顾……
“张重的这首《未选择的路》虽然只写了他自己的一次选择,但是揭示的却是人生道路上面临的重大抉择。他没有直言两条路代表什么,也没有向大家说哪条路更好,他阐明的只是抉择本身。诗歌描绘的是一个面临抉择的人和他进行抉择时的心态……”
“无论中外,意象都是一种古老的诗歌艺术表达方式,路是这首诗最终的一个意象,既是具体的道路,也具有人生道路的象征意义……”
鲁麟像一个给学生们讲课的中学老师,在文章的前面详细地解析了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和意象艺术的使用。
到了后半部分则开始重点讲解这首诗的语言特征。
“格律和尾韵是诗歌的区别性特征。这首诗包括四个诗节,每节五行,主导格律为五步抑扬格,在此基础上格律时而发生变化。以第一诗节为例,第二诗行前三音步为抑扬格,四五音步为扬抑格,第三诗行一二音步为抑扬格,三音步为抑抑格,四五音步为扬抑格。反复变化的格律避免了语音的单调乏味,增添了妙趣,使诗歌富有韵律感。”
“诗的尾韵味abaab、cdd、efeef、ghgghh。同一诗节内不同诗行间的交替用韵和不同诗节间的连续换韵使诗节间完美结合……”
鲁麟的解析非常详细,将整首诗化整为零,拆开来又组装在一起,几乎是把每个字母都讲到了。
【膜拜大神,我看到这首诗只觉得挺厉害,没想到是这么厉害。】
【吹得我好舒服啊。】
【想要读明白一首诗,原来也这么难么?解释这么细致我都感觉晕头转向的。】
【鲁大师跟张重都非常厉害啊。】
【刚才有人说这首诗读起来很普通,给我气的,又不知道怎么反驳他,下次再见到这种人就把这篇文章发给他看看。】
【写一首现代诗这么难的么?我还以为现代诗就是把句子分开写就行了呢。】
【你是不是被一些“诗人”影响了啊。】
【以前只知道张重英语好,没想到好到这种地步。】
……
张重演讲时把这首诗念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想这么多。
其实不仅仅是他,可能当时罗伯特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也没有考虑这么多。
诗人到了某一种境界,各种韵律已经成为了他们身体中的一部分,往往会脱口而出。
比如华夏古代的那些诗人,他们平时写了太多诗,即便没有去刻意地背平仄韵脚,时间长了,那些韵律也会刻在他们的脑海中,用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跳出来。
大诗人写诗,或许有时候会花费心思精炼字句,但是大多时候都是一种自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