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事会有人提着剑去皇宫为杨家讨公道吗?
兴许是皇后的一番劝诫,让杨家夫妇熄了联姻的心思,派老郑来薛家送中秋的节礼。
也是运气好,大雨让河道重新有了水,运输便利许多。
老郑带来了橘子,据下面的人说,这是他们亲眼盯着那个纠缠少爷的女子摘的。
还有各式新鲜水果,还有天南海北的各种山货,腊肉。
主打的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心意。
杨家夫妇对于送礼还是很有一套的,薛家这样的农户人家,你送他字画古董,绫罗绸缎,还不如送一头猪。
正好太平镇所在的州府闹饥荒,想来必是缺粮,送上一车吃的,再合适不过。
原本老郑还带了一车粮食,听说清水村可以买到低价粮,不缺粮,就换了一车炭火。
看着清水村就在眼前,老郑跳下了马车。
进去问路正好问到了花婆子身上。
“呦,花婆子,这可就巧了啊,找你干孙问到了你头上。”
一个路过的婆子笑着打趣了一句,匆匆走了,外面太冷了,没心思看热闹。
花婆子包着头巾,手里提着一篮子干柴,这是从薛宏那宅子里拿的,老宅已经没东西烧了。
“你们找阳阳有什么事?”
花婆子警惕地看着老郑。
“原来是薛小哥的干奶奶,我们是杨家的,薛小哥有个兄弟,杨博,就是我家少爷。”
老郑赶忙解释自己的来历。
花婆子是知道杨家有个小少爷看上薛阳了,但没想到人家找到村里来了。
有些局促地把装满干柴的篮子藏到了身后,笑着说道:“杨家小哥儿我听阳阳提过,这大雪天的,你们怎么来了,快进家里喝杯热茶。”
说是这样说,花婆子一下子有些不为难把人往哪带。
大伯家最气派,是招待客人的不二之选。
老宅里薛老太和自己,是两个奶奶,身份最长,也适合接待。
薛宏那边儿是亲爹,招待客人也是名正言顺。
道观那边儿,薛阳在那,把人领过去,也没问题。
毕竟是找薛阳的。
但没有长辈陪着接待,又有些失礼。
花婆子胡思乱想着脚步就到了老宅,索性让老郑略等等,进屋把柴放下,拉着薛老太出门儿,一起去大伯家,然后让人把薛阳叫来。
薛老太正吃着烤红薯呢,听见花婆子说杨家来人,带了两辆马车,给她吓了一跳。
我滴个天爷,不会是来下聘的吧?
慌忙把红薯一丢,擦了擦手,把过年的衣裳掏出来,俩老太太手忙脚乱的套上出了门。
“实在不好意思,这院子小,咱们往前走几步,去我大儿子院子里歇歇脚,阳阳在道观里呢,咱们歇歇脚,我让大孙子去喊他。”
“呵呵,两位老人家莫急,老头子只是杨家一个看门的下人,奉命送些节礼来。”
老郑见两个老人似有些误会,便解释了一句。
两个老太太噗通噗通的心这才缓缓落地。
笑容满面的跟老郑寒暄起来。
不多时,薛老太和花婆子锁了门,老郑把俩老太太架上马车边,朝薛春来家去了。
薛阳馋了大半年,终于能吃上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