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后,沈世杰就问道:“楚哥,是不是又发现了什么好东西?”
程晓辉本来是问,由于关系的问题,所以没有问出口。
楚健回答:“你们先看一下,这副画到底是谁的作品,等一下再由我来揭晓。”
然后就递给了两人,打开一看。
这是一幅篇幅比较大的书法作品。
“《舞鹤赋》?”
程晓辉再看作品的题跋、落款,以及铃章,顿时吓了一跳,不敢相信地说道:“米芾的?不是吧?”
也难怪他大惊小怪。
米芾可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在书法界的名气极大,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他所书的《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是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首先,这章法确实是书法高手所为。”程晓辉一边看,一边说道。
章法一般在书法上称之为疏密关系,古人对章法的论述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一味的疏和一味的密都可以形成风格,但是如果在一幅作品中有疏有密,安排得当,那就是高手所为。
沈世杰翻了下白眼:“别装得自己像一个专家一样,行不行?”
“你懂什么?要不,你来说说这幅字的墨法?知道什么是墨法吗?”程晓辉鄙视沈世杰一眼。
他是不怎么瞧得起沈世杰的,认为这家伙完全就是抱大腿的角色。
“不要觉得就你一个人懂,墨法谁不知道?”
说着,沈世杰就把墨法说了出来。
古人说“墨分五彩”。墨有浓淡枯湿焦之分,一副好的作品不但有好的字,而且要有丰富的、准确的墨韵表现。
同时墨要随着书写内容、书写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要学会控制墨韵的变化,使之达到“意识之中,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体验。漆黑一片或者天花乱坠的墨法都不是好墨法。
比如刚才那位丑书大师,就不讲究什么墨法,乱来的。
鉴定一幅书法作品,其中一项,就是看它符不符合书法家本人的墨法。
这属于基础知识,沈世杰不至于这都不懂,那太说不过去了。
“别说墨法,字法、行笔节奏这些,我都懂。要说最难看懂的,就是作品的气韵。”沈世杰反怼道。
所谓气韵,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神”。
临摹一幅字的形并不难,但将“神”也模仿出来,那就太难了。
气韵是形而上的东西,因此是审美的高位准则。
古人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笔墨次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实中,很多人的书法用工勤奋,提高不快,甚至一辈子在原地打转,气韵提不起来,最主要问题是个人修炼不够,理论学习不够,字外功做的不够。
“我以前在博物馆看过米芾的一幅作品,气韵感觉差不多。”程晓辉这回没有跟沈世杰争辩什么。
因为鉴定一幅书法的气韵,确实不容易,他自己也没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