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安抚道:“大家放心,官府招人是有限制的,选不上的自会回去继续当账房的。”
江燕已经想好了,回去就跟闺女说,让她那里少收点人,这些生意人可都是她费心招来的,总不能刚开业就让人家黄摊吧。
东家急得就差抹眼泪了,“夫人,您不知道啊,账房们说了,他们这次若是选不上就要安心备考,争取下一次入选。”
第一次听说官府大量招账房先生的,这可比考进士容易多了,这条告示一出,百姓蜂拥而至,险些挤破了脑袋。
甚至不少百姓,直接送自己孩子去当学徒,指望着以后也当个账房先生,出人头地。
江燕:……
她没想到一张告示,引起这么大的波动。
惊讶过后,只能安抚着,“放心吧,我会妥善解决的。”
东家们哪里放心得下,他们可是投入了很多银子的。
“夫人,秋收刚过,百姓手里正是有闲钱的时候,生意眼瞅着就红火了。”
江燕郑重道:“放心吧,只要是在陪都做生意的,我不会不管的。”
江燕安抚完东家们,急忙去找姜宁。
“宁儿啊,你那里可不能招太多的人啊,这么弄,我好不容易搭建的经济网全乱了。”
姜宁懵了,她不就招几个学生吗?
江燕见闺女不明白,提醒道:“你是不是让吴老等人自己举荐人选?”
姜宁懵懵点头。
江燕:“他们直接张贴告示招账房先生,现在全京都的账房先生都辞职不干了,要在家备考,铺子可不就瘫痪了!”
姜宁一拍脑袋恍然大悟,这事怪她没有限定人数。
她急忙起身,“娘,你放心,三日内定让京都商界恢复如初。”
姜宁赶忙找吴老等人开会:
“吴老、康老、族长叔,招人这事怪我没说清楚。我们不能一下子招太多的账房啊,弄得现在京都的商铺都快关门大吉了。
这样,明后两天你们就选人,每人只能招三人。”
吴老第一个急了,“姑娘,三个人哪够用啊,招来的人即使学了算数课,算账能力也比不上您和豫贝勒啊?”
姜宁提议:“账目完全掌握在外人手中,你们能放心吗?要不,让你们家中的后辈来学,以后也好担任重要官职,您看怎样?”
吴老康老乐了,他们家小辈有好几个呢,回去就叫他们学算数去。
他们是发现了,学好算数比学好经史子集有用啊。
族长叔:……这不是欺负他家里没人吗?
族长叔脑子一转,“姑娘,我收几个干儿子算不算后辈啊?”
姜宁:“只要得您信任,不是从账房里挑人就行。”
族长叔:“嗳,好嘞。”
他就从府中挑,人数上必须压过那两位!
次日,吴老等人展开了如火如荼的选人活动,十几个小老师全被借走当评选官了。
此事成就了京都百年未见的盛况,掀起了一股算学热潮。
姜宁在房间拄着胳膊数人,哀叹:
“招九个人,加上各家后辈,也就十几个人,学员着实有点少啊,老师都快比学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