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封地内迎来了大丰收,种的还是珍稀品种玉米和红薯。
津门的不少商人眸光发亮,他们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纷纷涌入境内。
其中就有宋家,宋家是当初和姜宁等人一块逃荒的人家,逃荒路上宋金还和姜家结下了仇怨。
姜宏远给李员外写信让他来做生意,李员外来时带了不少当时一块逃难的人家,唯独没带宋家。
当然,宋家也没脸过来。
因为此事,宋金一直被家族人孤立埋怨。
此时,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激动地眸光发绿。
“哈哈,我若是挣到数不尽的银子,看那些老家伙还有什么可说的。”
宋金带着小厮伙计等人直奔津门附近的村庄,准备大肆收粮。
一行人到了村子,一阵敲锣打鼓。
“收粮了,收粮了!”
村民们听到收粮,扔下手中活计就往村口跑。
王婶听到消息,脏衣裳洗一半,扔下就跑。
“哎呦,终于有人来收粮啦!”
“走,我们快点看看去!”
李婆子蘑菇挖一半,扔下手中的筐就往村口跑,边跑边喊:
“收粮的来了,哈哈,今年我们有粮可卖,能换银子喽!”
赵大娘正捡柴火呢,听到消息,乐得合不拢嘴,扔下柴火跟着大家往村口跑。
不一会乡亲们就聚集在村口,七嘴八舌的问:
“怎么收啊?给多少银子?”
不怪大家激动,他们年年挨饿,有多少年没卖过粮食了?
今年终于迎来了大丰收,家家户户有余粮,正想着卖上几石换些银钱呢。
宋金坐在乡亲们搬来的躺椅上,翘着二郎腿,咬着狗尾巴草,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五百文一石。”
气氛一滞,紧接着一阵交头接耳。
乡亲们有些纠结,不知如何还价,他们是第一年种玉米和红薯,不知市场行情啊。
里正小心翼翼上前道:“宋公子,乡亲们种田不容易,能否再涨涨?”
宋金呸的一声,吐出狗尾巴草,斜眼问道:
“你这意思就是我收粮容易了呗?”
里正小心陪笑道:“不敢,不敢。”
里正还想再说,却不知如何开口,乡亲们过于淳朴,哪里懂得还价啊。
宋金懒洋洋起身,眸光瞥过一个个村民,阴阳怪气道:
“怎么?嫌少?我若是不来,你们一石都卖不出去。你们说说,你们可有销路?送进津门?人家粮铺收吗?”
乡亲们咬着嘴唇,宋公子说的是实话,若是没人上门收粮,他们根本不知能卖到哪里去。
宋金又阴阳怪气道:“你们种的是粗粮,也就穷苦百姓肯吃,我收了,送进城,能卖多少银钱?
再搭上运粮的伙计们,难道我要做赔钱买卖吗?”
乡亲们上前讨好道:“那不能让宋公子赔银钱,我们帮着运粮,我们有力气。”
宋金翘起嘴角,冷哼道:“当然要你们运送,不然还指望我运粮吗?又不是什么珍惜物。”
“是是是,宋公子您别生气。”里正赶忙上前消火,一阵说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