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虽是大儒,却一时没想好如何反驳,实在是这话太超前了,着实震惊了他。
乡亲们从来都是姜宏远说啥是啥,姜宏远说的永远是对的。
“二少爷说的好,以后我也好好孝顺岳父母,都是一家人,自家爹娘,不分彼此。”
有闺女的人家内心感动,那些闺女嫁到了外村,没跟着一块来的,偷偷的抹眼泪。
闺女嫁早了,哪也不如他们五行山好,这里全是好男儿啊。
有闺女的人家,暗下决心,以后闺女绝不外嫁,外面的村子哪有他们五行山的男儿疼媳妇啊。
吴老终于反应过来,你们支持个什么劲啊?你们家都是不缺后辈的,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他着急道:“二少爷,虽说都是一家人,但后辈姓什么这事?”
姜宏远:“我是上门女婿,我闺女自然跟她娘姓,叫江宁,大江的江。”
“那怎么能行呢?大将军他死不瞑目啊!”吴老痛心悲呼。
现场气氛热烈,声音嘈杂,吴老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
姜宏远又道:“我们卖了粮食,挣的银钱这就给大伙发下去。”
“谢谢二少爷。”
“哈哈,这才几个月啊,就能分银子了。”
姜宁带着孩子们充当账房先生,收入总数,除以种田人数,就是每人应得的银钱。
不过,有人干活多,有人只是农忙时过来帮忙,挣的银钱自然是不一样的。
乡亲们再淳朴,也不能吃大锅饭,不然早晚有人偷懒。
姜宁身为账房总管发言:
“我们每个人发的工钱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人整日种田,有人只是农忙时过来帮忙。
有人是壮劳力,力气大,干的又快又多,有人却力气小,干活慢一些,所以我们要按劳分配。
现在我们一块给参与种田之人打分,整日种田的壮劳力是十分,临时帮忙的是两分,妇人力气小些,给八分,老人腿脚慢些,给五分。
这个分数就是你们挣的银钱的比例,比方说,十分的人挣一两银子,那么五分的人就挣半两银子。”
“我们老人腿脚不慢,我们出力不少呢。”
老人们一听差这么多银子,急了,他们不服老,他们干活咋就比年轻人慢了?
姜宁继续道:“这只是初步的,具体谁挣几分,由大家来评判,刘奶奶说她干活不比年轻人少,大家觉着她该得几分?”
“娘,我挣的银子都交给您,您快坐下吧。”
“刘奶奶干活没我爹快,应该五分。”
刘奶奶见大家都只肯给她五分,连儿子都不支持她,不甘心地追问道:
“那以后我要是干得多,能涨分不?”
姜宁笑道:“能,谁要是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认为自己该得十分,只要大部分人赞同,就可以提分。
只要在干活中出力多,大家有目共睹,下次分钱就可以提分。”
“嗳,那我可得努力了,下次争取和壮劳力挣一样的银钱。”
老人们决定,以后干活再不偷懒了,他们下次一定要提分。
姜宁:“大家可以互相监督,谁要是偷懒,就扣他的分,壮劳力也不一定就是十分。妇人能干的,照样给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