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亮,姜宏远就在津门逛上几圈。
这里和上次来时,差别很大,萧条了许多。
只有粮铺人声鼎沸,各大粮铺门前排起了长队,粮价更是高的吓人。
他去别的店铺逛逛,发现除了粮食,别的东西竟也不便宜。
他摸着几匹灰色粗布,随口问道:“布料怎么卖啊?”
“一匹粗布,五百文。”
姜宏远惊讶,这是最低档的布料了,穷苦百姓穿的,一匹布大概能做两身衣裳,竟需要半两银子。
这里的百姓,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一年也攒不上几两银子,能吃饱饭的人家已经是富裕人家了。
五百文什么概念,相当于,一家子一年每人只做一身衣裳,就要六两银子啊。
可普通百姓,一年根本拿不出六两银子。
店小二见姜宏远不再说话,以为他嫌弃贵,嘟囔道:
“哎,世道如此,战乱年代,啥不贵啊,客官,您还要吗?”
“这种布匹,店里一共有多少?我都要了。”
“啊?”伙计一脸震惊,您家里这是有多少人啊?
他们家有多少人?上千人。
乡亲们一人做一身衣裳,就得五百多匹布。
一年四季,大家多做几身换着穿,得多少匹?
他们人多,挣的多,花的也同样多。
姜宏远又挑选了不少新鲜好看的样式,留着给妇人、姑娘们穿,小姑娘爱俏。
还得买些好布料,柔软的,留着给孩子们做里衣。
他一口气包了店里大部分布料,还嫌不够,又去了别家。
他们贸易不知道能维持多久,能囤的时候,定要囤的足足的。
夜半时分,杆子等人于城门处集合。
他们按姜宏远的吩咐,每一辆车都装的满满登登,几十辆车吃重的驶出了津门。
“二少爷,我买到鸡了,那几车都是鸡,以后乡亲们就有肉吃了。”
杆子兴奋的比比划划,他们现在吃的好是好,就是太素了。
以后,他们又能过上大口吃肉的日子了,哈哈。
收获满满,回去的路上,大家满面喜色,神情也放松了不少。
“哒哒哒。”
杆子听到马蹄声,瞬间警惕,招呼着大家道:“快,拉着马车藏进山林中。”
一行人迅速给马车盖上绿叶,扫清车辕留下的痕迹。
他们头戴绿草,小心躲在丛林中,连呼吸都放轻几分,手中却紧握着武器,随时准备战斗。
姜宏远教过杆子,能避免的麻烦一定要避免,大家的安全最重要。
姜宏远透过缝隙,一眼就认出,这队骑兵是鞑子兵,看来,他们已经走出了京城。
不知这队人马出来做什么的?打探消息?
鞑子就是群好战分子,哪有什么满足的,早晚会攻打津门。
他只期待,战事晚几日到来,在打仗之前,多卖些粮食给孙将军,他们五行山也趁机积攒些物资。
他们藏了许久,直到听不到声音了,才继续赶路。
杆子:“呸,等我们把物资送回去,非得给这群人挖个大坑,让他们有来无回。”
一路太平,拉着满满的物资进了五行山,刚走进山洞口,就感受到,今日山里格外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