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庆祝啊,以前在村里收成没这样好都庆祝呢。”
“那我们老姐妹们,这就回去煮饭去。”
十几个老太太自觉回去煮饭,她们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在这也帮不上多少忙。
江燕叫住老太太们:“大娘,用精米,蒸米饭,今日咱们全村吃顿白米饭,管够。”
老太太们一脸疑惑,米饭是啥。
江燕一拍脑门,她得跟着,新收的粮食,像红薯啊,玉米啊,大家没见过,更不知米饭要如何蒸的软硬适宜。
她得给指导一下,每样都多做些,给大家尝尝鲜。
姜宁带着小孩子们帮着从山上往下运送各样粮食蔬菜。
江燕给老人们示范着:“这是玉米,我们要把外面包裹的皮拔掉,剔除须子,然后下锅煮。”
孩子们对于新鲜事务最是好奇,学着江燕的动作跟着剥玉米,那动作比他们奶奶快得多。
第一批玉米光溜溜的下了锅,几口大锅,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
江燕又拿过红薯,给大家讲:“这个不用剥皮,我们洗一洗,把泥土洗干净后,可以蒸着吃。
不过今日大锅怕是不够用,我们今日烤着吃,吃烤红薯。”
孩子们帮着拿柴火,搭火堆,这个他们熟,逃荒路上没少干。
火堆搭起,姜宁又在火堆里埋了不少的土豆,烤土豆也好吃。
水稻小麦得磨皮,今日没发吃上,不过江燕早早就从空间拿出了一批,今儿让全村人尝尝。
江燕教老太太们如何蒸米饭,“多放米,少加水。”
“这是精米啊,真白啊。”
“得用这么多米那,村里人多,要不煮粥吧?”
老太太们心疼得着哎呦,脸上却笑得堆起了皱纹。他们生活好了呦,都能吃得上干饭了。
蔬菜类也不少,蒸上了米饭,大家各自做着拿手菜。
一人一口大锅,这么多人,得煮上十几锅的菜。
江燕给大家弄了一道酱茄子,茄子拌米饭,一个字,香。
孩子们围着一口口大锅,馋得直流口水,哪舍得离开啊。
姜宁索性带着孩子们一块烤红薯,土豆红薯正好需要人看着火候。
“先生,红薯是什么味的啊?”
孩子们望着红薯,馋的直舔嘴唇,闻着香气更是忍不住,只好向姜宁打听着。
“是甜的,一会你们多吃点,以后我带大家一块做红薯干,咱们就有零食吃了。”
“哇,是甜的,像糖那样吗?”
提到糖,孩子们更馋了,口水直往下流,忍都忍不住。他们觉着空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
烤熟了一批,就换下一批。
姜宁并未让他们先尝尝,反到说:“我们要等爹娘干活回来一块吃。”
孩子们很乖巧,极力克制着,“我们要多烤些,一会让爹娘也多吃点。”
“一会还有干饭吃呢,全是精米,泡上菜汤,可香了。”
姜宁给大家转移着注意力,免得孩子们一直盯着烤熟的地瓜,看着怪让人心疼的。
“我吃过干饭,就吃过一次,只吃了半碗,香的我,差点把舌头都吞了。”
生活条件差些的孩子,是没吃过精米蒸的干饭的,最多吃过粥。
孩子们想象着,精米煮的干饭是什么味道呢?
一阵香气飘过鼻尖,触动着他们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