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倒是觉着,好好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懂得更多的生活知识,会写字会算数,以后再学上一门手艺,走到哪里都不吃亏。
孩子们更感兴趣的是符纸的燃烧,胆子大的学生问道:
“先生,我们写字符纸也会燃烧吗?我可以试试吗?”
姜宁问大家:“你们想不想试试?”
“想!”
孩子们跃跃欲试,都想第一个上前亲手试一试。
就连外面的家长门都想试一试呢,看看是不是真的这么神奇。
姜宁又问:“那你们会写字吗?”
孩子们蔫了,他们知道了纸张自燃的道理也没用啊,他们不会写字。
聪明的娃子们,喊道:“我们可以学,请先生教我。”
姜宁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目光,孺子可教也。
“好,那我教大家写一个字,谁写的最好,谁就先上来试一试符纸自燃。”
孩子们一听,正襟危坐,齐刷刷的目光望向姜宁,他们都想第一个上去试一试。
一定要抢先学会这个字。
外面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姜宁借此问道:
“大家听到鸟叫声了嘛?”
“听到啦。”
“那大家知道鸟怎么写嘛?”
姜宁继续讲到,“古人造字,最开始就是画画,这个鸟字就是象形字,是先人们,照着鸟的样子画出来的。”
“大家想一想,鸟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征?我们一块画一只鸟。”
“鸟有脑袋。”
“有尖尖的嘴。”
“有尾巴。”
“有翅膀。”
“有爪子。”
姜宁根据大家的说法,在前面立起来的纸张上一笔一笔的画着。
“这只小鸟有着大大的眼睛,尖尖的嘴巴,细细的爪子……”
姜宁每说一句,画上一笔。
“先生,还有羽毛没画呢?”孩子们着急的,恨不能上前去给填上两笔。
姜宁放下毛笔,“大家知道文字有什么作用嘛?”
孩子们认真的思考,却没能说出所以然来。
“文字是为了记录,记录先人的典籍,把祖先的智慧流传下来。”
为了通俗易懂,姜宁换个贴近生活的说法。
“比如,我们家里有多少亩良田,去官府记录,要是每一个字都画上一副详细的画,那多浪费时间啊。”
“我知道,还浪费纸。”
“还费墨。”
“浪费银钱,家里挣银子不容易。”
“大家说的对,所以为了书写更方便,先人们把汉子做了简化。每一个字只选取它最突出的特征就好了。
鸟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呢?”
“我知道,不是羽毛,是尖嘴。”
“对啦,我们再写一遍,鸟儿最突出的特征,尖尖的嘴,细细的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