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过,很快就要过年了,小学的寒假考试也已经在安排。考完试后,学生们都可以放寒假了,一周后再回学校领成绩单和寒假作业,所以考完试后的七天就是纯玩的。
尽管天寒地冻的,依然阻止不了他们撒野的心。
学校里老师把考卷批好,统计好成绩,再把成绩通知书里的内容写好。
这个年代对成绩还是很重视,成绩通知书也十分有仪式感,在小学入学第一个学期末,学校就会给每一个学生发一本成绩通知书。
每个学期末,学生写完自我评价后,把成绩通知书交上来,老师改完卷登记好成绩,写上班主任评价,再发回去。
这本成绩通知书每学期都这样循环,直到小学毕业。
今天,学生们需要回校领成绩通知书,孟路是三年级的班主任,也需要提前回到学校,去二楼校长室领从市里取回来的寒假作业。
寒假作业也是两个本子,分别是语文和数学。寒假并不是纯玩的,也是需要完成作业的。
从清水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就可以知道,如果没有按时完成寒假作业,是会请家长的。
同一个村里,谁被请了家长,不用一下午,整条村子都能知道。
孩子们虽然还小,不太懂面子工程,但是家里大人是绝对不允许自家孩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请家长,这多丢人啊。
孟路和班里的数学老师分别抱着两大沓作业走进教室,后面的小班长还抱着他们的成绩通知书。
原本吵哄哄的教室立马便安静下来。
分发好成绩单和作业之后,要说的内容并不多,无非是寒假的安全问题和学习问题。
村里过年会放鞭炮,孩子们人虽小,但是胆子可不小,经常会去捡没有燃尽的鞭炮玩。
孟路在过年期间时不时便会听到说,村里谁谁谁的孩子捡了没有燃的炮仗,用火柴再点燃,很快炮仗就在小孩手里炸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手会受伤不说,万一再不幸的,弹到眼睛了怎么办。
还有就是寒假虽说不用按时到学校上课了,但是在家里仍然是需要自觉主动的去学习的。
因为村里小学最高才教到三年级,他们过完这个年,在村里再上半年学,就要去镇上的学校寄宿读书了。
所以孟路耳提面命要他们学着独立,学着主动学习,平时在家里不要太依靠父母,做作业也不要父母催着才肯去做,不然下半年独自去镇上,真的会不习惯的。
刚放寒假那几天,村里都挺平静的,时不时田里冒烟的秸秆堆旁,会有几个孩子在围着,很明显就是拿家里红薯出来烤了。
刚放假,家长们看到当天要做的作业都完成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们胡闹了。
孟路彻底放假之后,小满也开始兴奋了,因为她妈妈要准备开始做过年零嘴了。
现在圩(xu,集市的意思)还买不到多少年货,所以孟路每年都是自己做的。
穗城过年必做必吃的零食有煎堆、蛋散、油角也叫角仔,还有一些好看又好吃的甜品点心:芋头糕、萝卜糕、马蹄糕等等。
在穗城的孟爸孟妈这次寄来了不少的水果糖和多味花生、瓜子,所以这次孟路打算油炸零嘴。
湛市过年必吃的过年零嘴就是炒米饼了,这个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而且村里为了方便大家做米饼,还会特意向镇上的米档借机器来打粉。
炒米饼大多是白色的圆饼,类似月饼,但是是米粉做的,当然米饼的形状也是看模具的,孟路家的模具是喜庆的福禄寿三种款式,祈求幸福长寿,平安大吉,万事如意。
第一步就是要把炒得微黄的大米打成粉啦,在江小凤拎着大米排队去打粉的时候,孟路在家里熬糖浆。
糖浆是用红糖加入开水中慢慢熬制的,糖水要微微粘稠就好了。还可以炒些芝麻和花生当馅,这样口感会更丰富些。
等江小凤把米粉拿回来,就可以直接把糖浆倒入米粉中搅拌,再加入芝麻和花生继续搅拌。搅好的米粉放入磨具里压紧,脱模后再拿去之前烤月饼的烤锅里烤熟就可以啦。
其实做好的米饼是很硬的,有个外号叫“咬崩牙”,不放花生芝麻的米饼可以储放大半年以上,甚至放上一年也不会变质。
炒米饼做好后就开始包油角了,油角的外形跟北方的饺子相似,花边多为麻绳状,里馅为芝麻砂糖。
油角顾名思义是要用油炸的,炸至整个角仔金黄就可以盛到簸箩晾干油就可。油角还形似“荷包”,粤省有句话叫“油角弯弯,家财百万”,寓意着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角仔般油润富足。
蛋散在粤省语言中,有指胆小怕事,不成气候没出息的小人这个意思,指像蛋散一样易碎。
故而蛋散这个小吃啊,就是香脆,入口即化。
主要是用鸡蛋、面粉和猪油制成,也可以加入黑白芝麻增添口感。面团揉至光滑,再慢慢将面团擀平,擀成吹弹可破的薄片后,切成长条再从中间切开,交叉穿过后,这样就是蛋散了。
做好的蛋散需要落锅油炸至整个金黄即可食晾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