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爷一看是胡大,就连忙跑过去“你小子咋这个时候来了,还开着拖拉机。”
“大爷,我说你不会把咱们搞联合的事忘了吧?这不新生产的拖拉机,刚出来,就给你们送来了,我们轧钢厂够意思吧!”胡大炫耀的说道。
又拉着石大爷让他看车厢。
乖乖的,这都是啥,这么大的犁耙,这么大的旋犁,这拖拉机能带的动不,虽然这个看着比别地方的拖拉机大好多。
这鸡这鸭,要是静心饲养个把月,说不定有的都会下蛋了。
“这些都是厂里给我们的吗?”石大爷疑惑的说道。
“您看您,都拉来了,咋弄,我再给拉走?”胡大假意的往车上挪了一步。
这哪能拉走,进了村就是石口村的了,想走?想都别想。
“你这娃子咋不经逗呢。走,跟大爷去粮库,先把东西卸下来。车子以后也放那了,这样都放心。”石大爷抚摸着拖拉机道。
“那行,来,您上来坐着这,这梆子上能坐人,结实着呢。”胡大拍了拍座位旁的梆子,上石大爷上来。
“上去干啥,两步路的事,走跟着。”石大爷率先朝前走去。
嘿,这老头。
胡大只好启动拖拉机,现在已经运行一段时间了,电池里面已经有电了,可以用电轮带动启动了。
拖拉机开进院子,这时候村支书和会计也来了,后面跟着一群人来看稀罕。
这不巧了吗?石大爷开始抓壮丁了,让年轻人都过来参与卸车,看到卸下来的横排八个犁铧,有三米宽的犁耙的大家伙,乖乖的,这得顶多少头牛呀。
石口村的地够这家伙犁的吗?
上面又卸了下来一包包的衣服和手套,一把把的铁锨和锄头。
一桶桶的柴油。
好几筐塞的没一点地方的鸡鸭,赶紧抬到旁边小院子去,把鸡鸭都放出来。
胡大和石大爷说“大爷,圆桶里的是柴油。找个屋子单独存放。
这衣服和手套发给明天上山干活和开荒的人。
鸡鸭这两天您看找个地方先圈起来,地方也就两天就能收拾好。”
“娃子,你给大爷说真话,这拖拉机是真的给俺们的不?”看来这大爷还在梦里呢,得让他回归现实呀。
“老支书,您喝酒不,晚上来石大爷家,我这有瓶好酒,您看看上您眼不?”胡大也不理这一直盯着拖拉机愣神的老头了,转身和会计大声说了起来,有从车上小包里掏出一瓶土陶茅台。
支书和会计虽然没喝过,可没少听石大爷吹什么酒最好,恰恰是吹的最好的几种酒瓶子和胡大拿出来的一模一样呀,这还能忍,还是老支书手脚灵活,一把从胡大手里接过酒瓶上下打量了起来,这可是好酒呀,“这么好的酒,真给喝了?”
“不喝这还是酒吗,酒就是用来喝的,您说对不。”胡大说道。
“酒,啥酒,哪喝酒去呀。哎呀我的酒,你这老小子快给我放下,这是胡娃子给我带的酒。”石大爷听到有人说酒还是好酒,就回神了,眼睛卡巴卡巴的扫了一圈,直接瞄到了老支书拿的酒瓶子上,这小家伙真是没把自己当外人呀,见谁都送酒,还有这老小子,这是娃子给我带的酒,你抱那么紧干啥。
老支书哪敢真和石大爷抢,这要是不小心掉地上了,可不心疼死了。
“走,你个臭小子,跟老头子回家,这里交给你们俩了,忙完了来家里吃饭。”石大爷拉着胡大就走,过大门的时候和村支书会计说了声。
“大妈,我来蹭饭了”没进门胡大按规则吼了一声,可院子里没人回。
“我大妈呢,没在家吗?”胡大问了大爷一句。
“对了,这事你不知道,这个村从上个月就建了大食堂了,现在全村人都在那里吃,不在家做饭,你先坐会,我去食堂看看,一会打点菜回来。”石大爷说完急匆匆的出门了。
村里建立了什么大食堂,等等,胡大的脑海里浮现出老院长给自己讲的一个小故事,就是吃食堂的事情,什么免费吃不要钱,随便吃不要钱啥的,上面提倡全国上下都搞起来,做什么共产主义大锅饭,要搞农村大建设,建立农林牲鱼全面发展,工农学兵相互结合大发展的人民公社,解放妇女不在围绕锅台转。
上面的政策给农民勾勒出了美好梦想家园的美景,想想看从此吃饭不限量,吃菜不重样。在人们的概念里,只有“放开肚皮吃饭”,才能“鼓足干劲生产”。
但一下子有这么多人“放开肚皮吃饭”,一时间又能到哪里去找可供填满那么多肚皮的下锅米和烧饭柴啊?
于是,不少大食堂便倾其所能,倾其所有。这样的状况实行不久,多数食堂已经寅吃卯粮了。
这个现象要在这里杜绝掉,不能一刀切,上面的思想是好的,可耐不住下面人把思想放大来吹嘘。
胡大也坐不住了,赶紧起身去村子中看看。
来到村中心的地方,这里以前是大祠堂胡大知道。
现在这里外面墙上写着
“吃饭不要钱,老少尽开颜;劳动更积极,幸福万万年。”
“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