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笑道:
“这就得从李世民的心理分析。”
“我既然没造反,那侯将军自然也没造反,那为什么李世民还要将侯将军打入死牢呢?”
“打入死牢之后,又迟迟不杀,又是为何?”
历史上,侯君集是否造反也颇有疑点,侯君集从未承认过造反,在临刑之前,还说“君集岂反者乎,蹉跌至此”。
魏征思索良久,道:“此事诚是难知,请承乾教我。”
李承乾道:
“很简单,因为侯将军既有能力,又有野心,他还在我身上投了重注,仅凭这三点,就足够李世民怀疑他。”
“一,侯君集先是造了隋朝的反,然后玄武门事变,又是侯将军向李世民提议的,造了我爷爷的反。”
“一个人一辈子既然造了两次反,那他造第三次反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甚至还算得上轻车熟路。”
“最要命的是,心怀反意的人着实太多,连五弟李祐都想分一杯羹出来,处于这样的环境下,李世民见谁不怀疑?”
李承乾话未说透,其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子孙三代内,没有造反的寥寥可数!
李世民连李靖都怀疑,打高句丽时强要李靖跟着出征,免得李靖成为司马懿。
造反上位的人,疑心最重,听什么都是风声鹤唳!
魏征缓缓点头。
隋唐年间,造反之事何其多。
说难听点,其实大家都是乱世造反出身,造反这事,大家都干习惯了,每个人都是野心勃勃。
李承乾接着道:
“那为何李世民不杀侯将军?”
“很简单,李世民惜才!”
“贞观诸将之中,侯将军的统帅之才未必是最出色的,但他却是最有潜力的,因为侯将军正值壮年!”
“至今为止,有灭国之功的将领,唯有卫国公李药师,和侯将军二人而已!”
“而其他将领,要么没侯将军能打,要么已垂垂老矣。”
“就是李靖再强,终究有老去的一天,能指望李靖再打多少年?”
“如果杀了侯将军,则就少了一个足以指挥灭国之战的方面军大将!这样的损失实在太大,在没有选拔出新的潜力武将之前,李世民是真的舍不得!”
魏征细想,真是如此,贞观朝名将如云,但能留给下一代皇帝的武将真的不多。
李承乾道:
“也正是这一点害了侯将军,侯将军既然是留给下一代皇帝用的,自然要向下一代皇帝靠拢,免得一朝天子一朝臣,被冷落闲置。”
“所以侯将军向我靠拢,跟我关系密切。”
“李世民要废掉我,损失最大的便是侯将军,他之前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
“一个有能力,有威望,又野心勃勃不把造反当回事的武将,在投资全部打了水漂之后,他会干什么?”
魏征喟然长叹,他已明白侯君集为什么会被投入死牢,不论换了谁当皇帝,都不能不忌惮侯君集。
“可也正因如此,这不是个死局么?皇上对侯将军如此忌惮,还能怎么放他?”
李承乾笑道:
“那倒也不难,现在李世民的心态,是又忌惮,又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