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羽颇为感慨,“普天之下再也没有第二对夫妻比你们更般配了。”无论生辰八字,还是推演算卦,这二位当真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只不过,封羽一叹,命途多舛,情深缘浅,这是他一开始就看出的命数 。
当年,他也不是没想过是不是要插手这段姻缘,但转念一想,一旦人为干涉了这段感情,恐遭反噬的是荀安乔,反倒不美。
任凭顺其自然吧,偏偏又是那么的苦涩无奈。
“既然这样,你来劝我和谈,就是成全所谓的人间佳话吗?”荀安乔把头往后一仰,神色很是冷淡 。
秦衡光如何抛开不谈,李延与连达春之间的较量尚未结束,只要李延为大王,荀安乔断没有投降的意思。
看出荀安乔的意愿,封羽说道:“将军,你与秦将军和谈,未必就要降了西夏啊。”
“和谈不投降,那这和谈,能成吗?”
荀安乔不理解封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将军,我们是要保证阳新关不受战火摧残,并不是说一定得为李延效命卖力。”封羽随即掐指一算,眸光一沉,“李延暂时被连达春软禁着,可连达春绝对不是李延的对手,日子拖得久了,李延自然会被放出,到那时,西夏军内部人心惶惶,还有心思顾虑到前线吗?”
这也是封羽设计离间计的用意,秦衡光骁勇善战,西夏军是虎狼之师,即便阳新关兵强马壮,相持时间久了,也未必讨得了便宜。
况且,阳新关百姓无辜,战火连绵到他们身上,是荀弘荀安乔不想看见的。
想和平,偏生不想投了李延,那就只能先让李延连达春乱起来,互相残杀了。
“你这话,甚合我意。”
荀安乔眉开眼笑,“李延连达春斗得你死我活,就是我们与秦衡光和谈的大好时机。”
秦衡光忠心李延,连达春不得人心,那么李延一出事,他必定要撤兵援救李延。
想到这里,荀安乔下定决心,找个日子挑明此事。
封羽见荀安乔的笑颜,一贯严肃的面容也不由得温和了几分。
只要她安宁幸福,便足矣。
……
秦衡光军营里并不平静,由于李延被软禁,主事人变成了连达春。
连达春一上位,便着手清算起李延派系的人,其中就包括秦衡光。那些李延的死忠心腹,有的被送去西天老家,也有的转投连达春,当然,更有的冷眼旁观,保持中立,可谓是世间百态。
心高气傲的秦衡光被一道诏书勒令返回落龙寨,不得有误,这不免引起夏军的议论纷纷。
“将军,好端端的,大王突然要你撤兵,这恐怕其中有诈。”左天佑心思缜密,一眼就看出这道诏书的诡异之处 。
“以往大王下诏,都会在敕字后添一笔,但这道诏书没有这一笔,玉玺的印也是完整的,依我看,落龙寨是发生了大事。”
秦衡光何等敏锐,很快发现这道诏书的背后另有乾坤。李延下诏总爱偷偷玩些只有部分人知道的小把戏,秦衡光见怪不怪,如今这道诏书如此正常,他第一时间就起了疑心。
“将军,我们真的要撤兵吗?”虽然秦衡光心仪荀安乔,但这仗也不是想不打就不打的,最起码,目前来说,荀安乔那一边并没有就此休战的打算。
秦衡光不会投了朝廷,荀安乔也看不上李延, 两方的兵锋一触即发。如果要撤兵,那就意味着夏军怕了朝廷军,怕了阳新关兄妹的勇猛。
秦衡光冷淡地哼了一声,“可能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偏要继续打。”
落龙寨发生了大事,他这么一回去,只是死路一条,还不如等他正式与荀安乔兄妹达成协议了再回去。
左天佑犹疑,“这……大王不会生气吗?”
再怎么说,李延威严不容侵犯,怎能任由臣民违背?
“是不是大王下诏的,也未可知。”
秦衡光随手一扔诏书, 似笑非笑,“要我撤兵,也行,等我找到安乔,好好谈一谈。”
“将军,若荀家兄妹知道大王的诏书,怕不是恨不得将军赶紧撤退离开。”左天佑无法理解秦衡光执意找荀安乔商量的想法。
二者处于敌对立场,荀安乔看上去也不是那种容易说动的人,秦衡光这么执着,有用吗?
“他们也有求于人。”秦衡光对此事看得无比清晰,“我们一撤,并不代表阳新关从此太平了。别忘了,还有好几路反王对阳新关势在必得。我们夏军撤走了,接下来也得轮到那些反王反攻阳新关了,左右夹击,阳新关能有多少兵力抵抗?目前来说,只有我们夏军暂时围了阳新关,方能化解阳新关之危。”
夏军的威势在 那些反王不敢轻举妄动。只要夏军一撤,那些反王岂会白白放走阳新关这块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