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卓发现了齐拓的兴奋,就问道:“将军,有什么好事。”
“先生,小睿信上说,发现一种粮食,可以亩产400斤,而且听说这个叫玉米的,非常适合北方的气候种植,且对土地的要求不高,就算开荒的山地也可以种植,而且也不用像水稻那样需要精细的耕种。”
卢卓也是不相信还有这种好的粮食品种,急忙拿过范琪睿的信件,仔细的读了起来。
范琪睿自从和柳如歌说了要买种子的事情,就仔细的问了怎么耕种,对土壤的要求,还有其他的注意事项。
因此这次给齐拓去信的时候,就写的密密麻麻的。
卢卓听到还有两个月玉米才能成熟,也有些焦急。
问道:"将军,这玉米这么高产,要是被朝廷知道了怎么办。"
齐拓也沉思起来,问道:“这确实是个问题,小睿也说了,这个叫玉米是新来的品种,整个大晋只有柳家有这个叫玉米的。咱们要想得到这批种子,还是要想点办法才行。”
卢卓:“将军,京城距离兴临府,走陆路的时间会很长,且要穿过其他州府,也可能会被发现。”
齐拓也沉思起来。
卢卓也开始转动脑筋,由于朝廷不断的克扣齐拓的粮草和军饷,卢卓也是在积极的开源,想各种办法给齐拓搞钱。
他们也在海上有船只,在和高句丽、新罗等地,偷偷的做着贸易。
因此他们还是有两艘大船的。
于是卢卓提议道:“将军,要不然走水路,从津港那边出发,运到咱们兴临府只需要五日。”
齐拓的眼睛一亮,说道:“就这么办。”
于是事情就这么商定了。
齐拓担心消息走漏,还特意派了手下的亲信去京城,给范琪睿报信,同时又派了几个人,暗中盯着玉米种子,就怕别人捷足先登。
宝和堂医馆内,刘老大夫坐在他的诊室内,此时诊室内只有柳如歌和他两个人。
“刘爷爷,陆辰逸帮咱们查过了,那日来闹事的青年和他的母亲,是受了京城的康泰医馆指使的。”
“康泰医馆?”
柳如歌点点头,继续说道:“不止这些呢,好似来咱们这里的城内的病人,有好些是康泰医馆推荐来的呢。是他们医馆传出来,城外有个神医。”
刘老大夫从椅子上起来,在屋中踱步。
问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帮咱们宣传?”
柳如歌也很纳闷,但是同行是冤家,于是说道:“他们一定在打着什么坏主意,咱们要注意一些。”
刘老大夫点头,说道:“确实要注意,咱们也仔细打听打听那个康泰医馆的。先不要轻举妄动,先打听清楚再说。”
柳如歌点头同意。
想到医馆要聘请的坐诊大夫,老大夫已经选了几个,还没有定下来,用谁呢。
于是问道:“刘爷爷,那几个大夫,你准备留下哪个?”
刘老大夫思索片刻道:“我打算用鸣凤村的方大夫。”
柳如歌不明白为什么选方大夫,就问道:“我觉得城内的林小大夫也不错呀,还有那个古大夫,看着也很厉害的样子。”
刘老大夫摇摇头,解释道:“那个林小大夫的眼睛过于活络,我觉得他做不长,还有那个古大夫,为人太过死板,自觉高人一等。两人都不适合。”
柳如歌听到刘老大夫这么说,也就没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