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几家当家人开始买地,柳如歌和老村长早就选了地块。于是也不着急,让其他人先来。
张泰没有疑问,点点头,表示同意。
就这样,有的买的多,有的买的少,最少的人家也是买了3亩地呢。
老村长家今年的收益还不错,加上大儿子在城内有好活计,大孙子和二孙子都能赚钱了,他们马家一共买了35亩地。
老大家15亩,剩下两个儿子各家都是10亩。
柳如歌三家一共买了45亩地,其中大哥马修文是6亩地,马修武是4亩地。
柳如歌想要种她的辣椒和玉米,她想做试验田,害怕家里的地,秦氏不同意她霍霍,于是自己单独买了10亩地。
秦氏他们买了10亩地,刘老大夫也买了15亩地。
张泰给众人登记,虽然柳如歌一家买的看着很多,但实际上,在地契上确是三家。
因此就是马家一共10亩地,刘家15亩地,柳家20亩地。
张泰见到这些人都能拿出银票,心中也是感慨,去年的时候,他们还都是逃难的难民,这才一年多的光景,他们每家竟然都能买这么多地了。
人都会趋利避害,老村长等人有实力,张泰也对他们高看一眼,毕竟,给他们办事,他们从来都不会让他空手。
老村长等人,拿着新鲜出炉的田契,都很开心。
柳如歌后来问了村里的房屋,发现房屋并不便宜,且房屋正是在桥南,周围都是村民,柳家的作坊还需要保密,因此就放弃了在桥南买房屋的打算。
因此柳如歌问道:“张大人,我想在鸣凤村买一块地盖作坊,不知道我们桥北那边,还有土地能卖给我吗?”
张泰今日卖出了很多地块,也是他的功绩,心情很美丽,就问道:“要多大面积的。”
柳如歌顿时眼前一亮,于是说道:“就三亩的宅基地就行。”
张泰在册子上翻了翻,你看看这块怎么样。
柳如歌把脑袋凑了过去,看着册子上的图,在脑海中想着是哪块地。
老村长没事就在村里晃悠,那是那里都熟悉的,一眼就认了出来。
提示道:“这块地在咱们那片的北面一点,不算远,你要是盖作坊也合适,远离住家。”
柳如歌也想起来了,觉得那地方也不错,而且也有一条小何,小河是八里河的分支。
柳如歌想到他们作坊正是需要水的,也是合适。
就是说道:“那就这一块吧。”
张泰问道:“这块地有三亩半呢,就收你6两银子吧。”
柳如歌立马笑着对张泰作揖,感谢道:“那真是太感谢张大人了。”
张泰进到柳如歌笑眯眯的谄媚的样子,有些好笑。
他觉得和这小孩子说话很有意思,他们这些人好似都很听这丫头的意见,看来也是个了不起的。
他就是县衙的一个小吏,对他们宽容一些,结一份善缘罢了。
众人的事情都办完了,就起身离开了。
在回去的骡车上,二舅公叮嘱道:“修武呀,回去就慢点走吧,这把老骨头经不起颠簸了。”
马修武有些尴尬的挠了挠脑袋,解释道:“妹妹说着急,我就想着快点赶路了。”
走到村口时,迎面就碰到了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