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山摇摇头,说道:“那倒是没有,那些人似乎都很听他们原来的村长的。”
王启山对于这一点有些介意,那些新来的人,更信任原来的村长,这让他有些无奈,觉得自己的权威被威胁了。
王碌见到儿子的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就劝道:“听他的又怎么样,只要那老村长听你的就行,相当于你只要管住一个人就行了,这不是更轻松吗。”
王启山一想也是,于是笑着点点头。
村中的赵家,此时有些懊悔。
没有赶上这一波赚钱的机会。
赵老爷子的大儿子赵满,今年42岁,妻子刘氏,有两儿一女,大儿子赵子阳26岁,二儿子赵子涛20岁,小女儿赵梅花16岁。
两个儿子已经成亲,只有小女儿还没寻到合适的人家。
赵满对赵老爷子说道:“爹,我都打听了,那些人在市集那边建造的铺子,每个月的租金就要800文呢。他们那个小铺子都不大,每家都有好几间铺子呢。”
赵老爷子也有些感慨,没想到还真给这些人折腾起来了。
赵老爷子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呀,没想到在那边建铺子,还真成了。那些人好眼光呀。”
赵满的妻子刘氏,也有关注那些新来的人,有好多家的小伙子都不错呢。
于是说道:“爹,我看那些新来的人家,好多个小伙子都不错呢,那大高个,看着都喜人。”
赵满对于媳妇刘氏挑女婿总喜欢选大高个的原因,很是不服气,因为他的个子就不高,他怀疑妻子是对他不满意,因此给闺女挑女婿,都先看个子,在挑人品和家庭。
于是呛声道:“什么不错,都是竞长个子,不长脑子的。”
刘氏立马反驳道:“谁不长脑子,不带脑子的人,能想到那一劳永逸的法子,以后只要收租就能活,还有,我都打听了,他们都早早就分了家的,这次都是新盖的房子,每家的房子都建的不小,好多没成家的男孩,家中都准备好了新房,这要是姑娘嫁过去了,都没有妯娌压制,多好呀,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刘氏越说越激动,嘴一秃噜,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见到丈夫黑沉的脸,连忙闭嘴了。
赵满马上打圆场,对着赵老爷子说道:“爹,刘氏不是那个意思,她就是看中那边的人家,都有铺子的收益,想给咱家梅花找个好人家。”
赵老爷子叹了一口气。
桥对面那些人给了他很大的触动,第一件事,就是他们来了之后,发现每家都是小户一家,有儿子和孙子的人家,也早早就分家了。
虽然他也看出来了,那些人应该也不是一开始就分家了的,来到这边分家应该有些原因的。
但不管什么原因,那几个老家伙能同意小辈分家,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鸣凤村的人都说他们赵家和睦,一家子和和乐乐的。
但是家中的内幕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大儿媳妇刘氏的嘴不好,但是人不坏。
二儿媳妇秦氏,平日看着老实和善,但是背后的小动作不断,让刘氏吃了不少亏。
于是赵老爷子开口问道:“老大家的,那你有相中的人家吗?是哪家的孩子?”
刘氏早就打听好了,说道:“爹,我觉得孙长福家的大小子,孙正浩那孩子就不错,今年正好18岁,和咱家梅花的年龄也相当。”
赵满问道:“都18了,怎么还没成亲,是不是有啥问题呀?”
刘氏立即反驳道:“不知道就不要瞎说,我都打听了,孙家也有意寻儿媳妇呢,他们这是一路逃难过来,耽误了孩子的亲事。像他那么大的孩子,村里还有几个呢,我就是觉得这孩子长得最好,高高大大的,人长得还斯文。”
赵满看媳妇那样,就有些生气,有些憋闷的道:“又不是给你自己挑,还高高大大的。”
赵老爷子见儿子的关注点,总在那些没有用的地方,整日拈酸吃醋的,也不瞧瞧自己媳妇都是当奶奶的人了。
于是白了一眼儿子,继续问刘氏道:“打听孩子的人品了吗?孩子的母亲好不好相处?”
刘氏点点头,说道:“我都仔细打听了,孙正浩是那家的长孙,那个孙长福和他媳妇,都是三十多岁,都还年轻,孙正浩有个小弟弟今年7岁,还有个12岁的妹妹,他们一家也是分家了的,孙家老爷子是孙长福一家养老。”
赵满听到这个家庭,就说道:“这和咱们家也差不多,人也不少呀,咱们家梅花嫁过去了,那要照顾的人也不少呢。”
刘氏白了丈夫一眼,说道:“怎么能一样,孙长福和他弟弟孙长寿一家都分家了的,自己过自己日子,人哪里多了。”
赵老爷子见到两人的争论,有引到了分家的事情上,也明白大儿媳妇也是忍不了了,现在他们都是当奶奶的人了。
哎罢了。
看来树大分枝,这家不分不行了。
柳如歌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到来,给鸣凤村的人带来了很大影响。
晚上的时候,还是马修武拿着钱匣子回来。
这次的收货比之前还多,经过众人的数钱之后,这次一共卖了9650文钱。
相当于9两多了,扣除去原材料2450文,他们一共赚了7200文钱。
柳如歌拿出3两银子作为店铺经营要用的钱,剩下的钱打算都分了。
柳如歌拿着自己的1260文钱,有点小激动,总算有自己的小钱钱了。
马修武也有了零钱420文,刘秀筠他们小两口是840文,刘老大夫的一份也是420文。
公中的钱也是1260文钱,柳如歌把这一串钱交给了秦氏。
刘老大夫见到自己从孩子们手里赚来的钱,有些好笑,自己已经可以得到孙辈的照顾了,很是高兴。
小宝和刘思博见到众人都有钱分,就他俩没有,心中很是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