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哒哒哒
一连串的马蹄声,柳如歌坐着马车进村后,受到了村民的围观。
村里人好奇的看着马车,看着柳如歌坐在车上。
猜想这是谁家的马车,来柳家干什么来的。没听说老柳家有什么有钱的亲戚呀。
村子中就这点不好,谁家发生点事情,一转手就能传的谁家都知道。
柳父是这个村子的人,亲戚都在本村和附近的村落,没有特别有钱的。
秦氏更是一个孤女。
当年是一个人被柳成济带回村中,两人成婚后,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娘家人过来看过她。
车夫把马车赶到柳如歌家院门口,勒紧缰绳,让马车停下。
柳如歌跳下马车,对着院子叫道:“阿娘小宝我回来了。”
屋子里的秦氏听到柳如歌的叫声,立刻从椅子上起来,想要出门。
没想到小宝比她还快,像一个小炮弹一样,冲出门外。
看到柳如歌从马车上下来,大叫道:“阿姐阿姐你终于回来了,我好想你呀。”
小宝的嘴还是那么甜。
小宝看到院门口的大马车,惊叹道:“好大的马车呀!”
福伯非常贴心,准备的马也是好马,车夫赶车很稳,车厢也比较宽敞,里面有厚厚的垫子。
回来时柳如歌坐在里面很舒适。
柳如歌看到小宝跑过来,很是高兴,揉了揉她的小脑袋,对他道:“想我了呀,姐姐可是给你带了礼物回来呦!”
小宝听到很是高兴,立马笑眯眯的看着姐姐。忙问道:“是什么呀好吃的吗?”
这时候秦氏也走了出来,看到柳如歌忙碌的从车上卸货,大包小包的。
心中好奇这孩子哪里来的钱,买这些东西,但是看到周围那么多人,知道现在不是询问的时候,也就闭口没问。
柳如歌看到车上的东西都卸载完成后,就对着车夫道:“大叔,有劳您送我回来,在家中留顿便饭再走吧。”
秦氏也上前劝道:“是呀,大哥,谢谢您送孩子回来,留下用顿便饭吧。”
车夫完成了送人的任务,还要返回去交差,于是拒绝道:“太客气了,我还有要事在身,就不多留了。”
向柳家人告辞后,就赶着马车飞快的离开了。
周围的邻居都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见到柳如歌带回这么东西很是羡慕。
有个大娘上前问道:“如歌呀,谁送你的东西,这么多。”说完还想解开包袱看看里面都有什么。
柳如歌虽然笑着,但是动作很是灵敏,拉住了对方的手,大娘正想挣开,发现完全挣脱不开。
大娘看到这样,讪讪的笑着道:“我就是好奇看看看看”
这时秦氏走了上来,把地上的包袱抱了起来,走进院中。
于是柳如歌笑着对村里的人解释道:“我才从镇里回来,有些劳累,这次去镇上主要也是帮父亲抓药,现在回来了,是要给父亲熬药的,就不招待各位大娘和嫂子了,大家请回吧。”
说完转身也走进入院中,还顺便把院门插好。
听到柳如歌这样说,村中大部人散了,都回家去了。
还有个别的人想探听八卦信息的人,在院外探头探脑,或是几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着
柳如歌进到屋中后,看到母亲和父亲都笑着,看着自己。
小宝更是在她身边来回打转。
看到女儿平安回来,柳父的一颗心总算放下,对于女儿的外出,这么久才回来。柳父更是担心不已。
“回来就好咳咳咳咳安全回来就好。”说完又开始咳嗽起来。
柳如歌叫道:“爹娘我买了很多东西,还给阿爹带了药回来。”
说完就连忙去把屋中的包裹解开,先解开了两个大棉被的包裹,两个大棉被真的很厚实,秦氏也是欣喜不已。
心中想到:天气逐渐转凉,成济的身体还没好,正是需要厚棉被的时候。
同时也察觉到,女儿更是变的细心了,会考虑到家中的情况了。
柳如歌随后又把装着衣服的包袱打开,从里面拿出了衣服,把衣服分给大家,小宝有了新衣服非常高兴,欣喜的在身上比来比去。柳如歌看到他这样的行为,也是好笑不已。
秦氏看到如歌给她买了两件裙子,也很是喜欢,摸着衣服柔软的布料,有些心疼钱的问道:“这衣服料子这么好,花了不少钱吧。”
听到秦氏提到钱,想起了剩下的银子,就连忙把装银子的包袱打开,把剩下的四十五两银子送给母亲,说道:“娘这是剩下的银子,你收好。”
柳父看到这么多银子,吃惊道:“你哪里来的这么多钱”想到那天晚上女儿搜银子的熟练手法,柳父更是担心。
“阿爹,这是两位公子给我的报酬,他们找到家人,就给我五十两银子答谢我。我在镇上花了大概五两,剩下的都在这里了。”柳如歌回答道。
柳父放下心来,银子的来路正就好。
柳父和秦氏二人,都不是善经营的人,加上柳父时常生病,更是费银子,因此家中更是不宽裕。秦氏也是十分节俭,一直存着银子。
别看现在有了四十多两银子,用在看病上,真的不多。
秦氏把柳父的药收好,拿出一份,带到厨房后,打算先把柳父的药煎上。
一家人欢喜的分着礼物,每个人都很开心,小宝更是吃着糖,高兴的跑来跑去的。
想到姐姐给他买了那么多糖,更是笑的眉眼弯弯。
这时候,村长在家也听说柳如歌从外边坐着马车回来,想到前两天老马家发生的事情,心里也是没底,然后吩咐他的孙女佳慧把柳如歌叫来家里。
佳慧不想去,于是别扭的道:“爷爷,我和那丫头一直不对付,我不想见到她。”
村长无奈的看着孙女,于是又吩咐了小孙子去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