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原本要求恢复旧制的读书人,也在有心人的蛊惑下,开始对内阁的几位阁臣进行了口诛笔伐。
有的四下不断的四下游行、张贴布告,将方从哲、周嘉谟、王在晋几人骂的狗血喷头。
有的则是围住了几人的府邸,向他们府门泼粪、扔菜叶、丢石头。
一时间,因为这帮读书人,京城的治安,也出现了混乱。
读书人串联起来,扬言罢考,邀请所有人一同拒绝参加此次科举。
反正对于他们来说,依照这种计分制度,考也考不上,还不如不考呢。
朝中的百官见状,也瞅准时机,开始上奏。
一时间,各种题本,如雪花一般,飘入了乾清宫。
这些题本倒也挺有意思,大部分都只是单纯的向朱由校上奏了京城混乱的情况以及那些读书人罢考所带来的种种后果。
至于混乱的原因,和那些读书人将方从哲等人打为奸佞一事,却是只字不提。
百官心思倒也不难猜测,那就是——这个制度是不错的,但是不适合。
表面上看,百官是将决定权,完全交给了朱由校和内阁,但却是将他们放在了火架上。
如今,朱由校和内阁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向那些读书人妥协,并恢复旧有的科举制度,选择息事宁人。
第二,就是不管不顾,依旧我行我素,要么是任由那些读书人继续把事情闹大,要么就是派兵对闹事的读书人进行镇压。
一旦朱由校和内阁选择了第二种方式,无论怎么做,都将造成很大程度的动乱。
不仅会使这次科举失败,也会对天子和内阁的威信,造成严重的打击,使天下的读书人,都对朝廷离心离德。
这种后果,任何人都承担不起,包括皇帝。
乾清宫,暖阁。
朱由校脸色阴沉的坐在案牍后方,手指不断的敲击着桌面,发出“咚咚”的声音。
方从哲、周嘉谟几人,也是脸色难看的坐在朱由校的对面,沉默不语。
他们也想过,这个制度会引起读书人的不满,引起他们的闹事。
但没想到,那帮读书人竟然会选择罢考。
要知道,读书人罢考,其性质已经非常严重了。
天子加恩科,如果到时候真的无人去应考,那笑话可就闹大了。
自从科举制度开始推行以来,虽然也出过不少事件,但都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比如当年朱元璋第一次开科举的时候,就曾经闹出过南北之分。
因为当年元廷对北方祸害的厉害,导致北方读书人的整体素质远不如南方的读书人,中举的读书人几乎全都是来自南方。
这就引起了北方读书人极大的不满,朱元璋无奈,只得下令重考,并区分了南北考题的难度。
即便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南北区分,比起读书人罢考来说,却又显得有些不值一提了。
罢考之事一出,定然会载入史册,到时候朱由校和内阁的这几位,真的会被人议论一辈子了。
想到这些,方从哲、周嘉谟几人的心中也不由有些退缩了。
方从哲随即说道:“陛下,依臣之见,不如……”
“放消息出去,此次文章题目,将会从王阳明的《传习录》中选取。”
听到朱由校的话,方从哲也将说到一半的话,硬生生的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