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机会对我而言确实很难得,你这个小兄弟我也认下了。”
结束了和林海凡的谈话,陆时羡顾问团的大牛就已经达到三位之多。
这个配置如果说出去绝对能吓死个人。
一位刚成为博士后不到一年的团队里竟然有一位诺奖得主、一位沃尔夫农学家得主、一位未来的两院院士。
如果再来两位,是不是就能集齐五龙珠然后召唤神龙了?
当然,作为学术顾问的他们并非会直接参与项目的进行。
而是用他们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在必要时,为整个项目组提供专业的学术建议。
于是,在这样的阵势下。
不久之后,有关陆时羡的资料在当天被摆到了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的桌面上。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也作为2013年被校董事会任命为第23届的校长。
1980年,沙洛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之后,随后又在耶鲁大学获得了科学和哲学硕士以及哲学博士三个学位。
直到2013年,他已经在耶鲁度过了三十三年的时间,其间历任心理学系主任、艺术和科学研究生院院长、耶鲁学院院长。
拥有这样的经历,他对耶鲁的感情非常深厚,在学校里的威望也很高。
他想起数天前,曾为学校带来巨大荣耀的罗斯曼找到他,希望给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倾斜一点资源。
能让罗斯曼开口的项目无疑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其实并不懂生物学,但一位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得主绝对懂。
然后,他没有丝毫犹豫,动用了刚到手不久的校长权柄。
于是,陆时羡的项目至此由干细胞中心的重点项目直接升格成为整个耶鲁大学当年的重点项目。
这意味着整个耶鲁大学的学术资源将会在未来调配给陆时羡所用。
这样做的沙洛维无疑承担了不小的风险,毕竟他才刚接受任命不久。
但关于这些,陆时羡都只能被动接受,他没有选择的权力。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事物的两面性在此时展现的淋漓尽致。
陆时羡明白自己现在已经被赶鸭子上架,并且被架在火上烤了。
倾注了这么多资源,如果他还不能做出些让人信服的成果,他将陷入众矢之的,以往做出的努力也会在这一刻功亏一篑。
灰溜溜的滚回国很有可能会是他的下场。
他只知道,现在他压力很大。
但他只能尽力将压力转换成动力。
为保不浪费任何宝贵的机会成本,陆时羡将拟定的实验计划亲自送往几位学术顾问面前,得到了宝贵的建议方案。
至此,整个项目组的实验计划豁然开朗,只等他将其不断变为现实。
他研究的思路仍然是模式植物拟南芥,是找到植物干细胞抵御病毒侵害机制的关键,也是项目进展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