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在华国每年招收的博士生不到十万,不过这些博士大概率有一半分布在985顶尖院校,又或者是华科院、社科院这些优质院所,还有30的博士分布在稍逊一筹的211院校。
这也就是说至少有80的博士有机会选择。
还有剩下20的人别无选择,于是就诞生了一个属于特定群体的专用词汇--双非博士。
毫无疑问,王久隆就是属于这一万多人之一,但他的情况又和其他人不同。
科学研究有时候就好像播种,不是努力就有一个好的收成。
因为平台和导师的客观原因,他在硕士期间走了一段时间的弯路,这导致他毕业后申博择校时屡战屡败。
但出于对专业研究的热爱的以及一些对现实社会的天然恐惧感,在就业和读博,他终究还是选择了继续读下去。
只是无论如何逃避,这条路终归有一天要走到底。
无论在哪,能在学历上走到顶点的人都不愚蠢。
王久隆很清楚自己接下来的路。
如果没有极其出彩的成果和非常特殊的机遇,作为一名双非博士,要最大程度发挥学历优势的话。
他要么接受家乡的人才引进从而进入体制内,或者进入相同或低层次的高校里当一名老师。
单就小镇做题家而言,这两条路其实都还不错。
更何况,为了供养他读博士,县城里的那个家庭早已几近入不敷出。
但他真的不甘心!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从植物科学与技术到植物学再到植物遗传与育种。
能够在这个不算热门甚至是非常苦逼的专业坚持近十年,说心里没有点热爱是坚持不下去的。
一腔热血终归意难平,本来早已认清现实,但此时王久隆犹豫了。
他的眼神先是在那个刺眼的数字上逡巡了一秒,随后看向内容里的招聘要求。
也许是括号里的附注给了他超乎寻常的勇气。
无论是不自量力还是飞蛾扑火。
他终究还是做了最后的尝试,将自己的学术简历投入到招聘邮箱里。
而在招聘公告发出不到三天后,陆时羡看着曲溪给自己汇总的初步筛选名单,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说实话,从进行学术研究之后,他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名单上一连展示着数百个名字,毕业院校里燕大水木都不在少数,来自华科院植物所的也不少。
他有些惊异道:“我滴个乖乖,这也太夸张了。”
“名单上的数百个名字几乎意味着这个时期内,全国范围里各大高校院所符合要求的博士都在上面。
一旁,曲溪也有些抱怨地白了他一眼:“这还是我花好大功夫进行资格审查才得出的名单,你是不知道还有好多人不符合要求也在投简历,什么化学工程、西方经济学、哲学,最离谱的是甚至还有马理论的。”
陆时羡讪笑着摇摇头:“你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从无到有总要有个过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