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进攻济南,准备了18万的打援部队,可敌军支援还没到,济南已经打完了,歼灭国军十一万人。
缴获火炮800余门,极大的增强了解放军的攻坚能力。
济南被攻克,趁机拿下敌军占领的周边等地,让华东华北解放军根据地彻底连成一片。
48年9月底,孔捷部队配合打了几个小仗,收益不大,缴获的物资居多。
北方的战事形势一片大好,陕西、东北均有新的胜利消息传来,最为鼓舞人心。
孔捷这两天比较清闲,部队打打小仗,同时与南线的国军对峙,双方都没有轻举妄动的想法。
此刻华野中野集结了三十万大军,阻击了个空气。
好不容易造成了部队集结,不搞点事情不太合适吧。
有意拿下两淮跟海州地区,解放苏北地区。
但总部觉得这个目标太小,集结了三十万兵力,要打打仗,只打两淮跟海州的杂牌军太小家子气了,先拿下黄百韬兵团。
在战术准备阶段,中野、华野各位指挥官各抒己见,谋划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役,此次战役将比之前所有战斗的规模更大。
关于孔捷五纵,粟裕在考虑如何安排。
第一阶段计划是拿下黄百韬兵团,支出兵力重点打援,同时中野的部队还要佯攻徐州,做出进攻徐州的假象。
让徐州部队无法支援,进退两难。
以三五个纵队进攻徐州,主要是中野各纵队担任进攻徐州职责。
以两个纵队兵力打阻击,在开封一线拦截敌军支援。
以七八个纵队全力围剿黄百韬兵团,将其包围并歼灭。
各部队紧急筹备,计划118号发起作战。
孔捷五纵在围剿的八个纵队之中。
前几次战斗,他的五纵单独拉出来阻击敌军,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五纵可以独当一面,自己就三个师,能跟国军的王牌一战。
另一方面是孔捷从中野调过来,与华野的各个纵队之间还是有些生疏,在配合作战上容易出现问题。
何况连华野的总司令在用兵上还有反对意见,各纵队的调配指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这一次为了确保围歼黄百韬兵团的计划顺利执行,孔捷的五纵纳入到围歼兵团计划中来,充分发挥其部队的攻坚能力。
很多人说国军这边没有猛将,其实不然,此刻徐州方面就有一位猛人察觉到了局势不对。
此人正是刚刚上任不久,掌握国军最强军事力量,威风凛凛的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的副手杜聿明。
他察觉到中原地区的形势正走向衰败,为了挽回颓势,下定决心要力挽狂澜。
国军在中原地区仍有较强的军事力量,此时主动出击,未尝不能打破僵局。
可以放弃郑州、商丘、开封等地,将兵力凝聚到徐州,确保徐州安全以后,让邱清泉、胡琏、黄百韬、李弥、孙元良五个兵团共12军进攻济宁。
强迫共军回来支援,消灭援军后,伺机拿回济南。
中原战事的关键是不能让中野跟华野合兵一处,必须安排强兵阻击和牵制中野兵团。
整体的作战计划跟方案是得到剿总司令刘峙认可的,也基本可以按照这个方案来执行。
计划汇报到蒋委员长那里,也得到了认可,定于1015日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