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值得耐人寻味,剩下的联军,不再像以前那样,虽然各自扎营,但彼此离得很近,以便相互照应。
而是各自选择有利地形扎营,距离相隔数里到十数里不等。
好听点这叫貌合神离。
说的不好听,这叫各怀鬼胎。
按照剧情发展,此时袁绍估计和公孙瓒勾搭上了,接下来会一起图谋冀州。
最终因韩馥送家业送的太快,袁绍提起裤子不认人,一脚踹开公孙瓒,双方为了北方扛把子的位子大打出手。
那么问题来了,他该何去何从?
选择一,帮韩馥粉碎袁绍和公孙瓒的阴谋,成为韩馥肱骨之臣,再慢慢积累实力,取而代之。
这个念头只在路夏脑海转了个圈,就被他丢了出去。
扶不起来。
韩馥文有沮授、耿武、荀谌,武有麴义、张郃、高览,这阵营争霸天下都够了。
居然像被人灌了迷魂汤似的,将偌大的家业白白送给袁绍?
诸葛武侯见了都要发愁。
选择二,坐视不管,等袁绍占了冀州,和张郃他们一样顺势投到袁绍麾下,韬光养晦,以待将来。
这差不多属于躺平,凭他多次单挑吕布的战绩,啥都不做,就有一场荣华富贵。
缺点在于好日子不长久。
眼下袁绍还算雄主,他先鲸吞冀州,再以冀州为基本盘,横扫北方,以雄据四州之势,窥视天下。
可后面就拉垮了。
雄主变熊主,优柔寡断、好谋无断。
好好的顺风局,硬是在官渡之战中被翻盘。
又因为继承人的问题,麾下势力四分五裂,最终被曹操逐一击破。
不看长远的话,还行。
看长远的话,自立的机会似乎蛮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