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家具一应俱全。
“日后,要是读书,也可来我这边。”罗胜也是邀请道。
“这些日子来,多受太华和大师兄的恩惠,实在是过意不去。”高承影有些过意不去,但他囊中有些羞涩。
“哈哈哈,都是自家兄弟,不说这些客套话,待二师兄当了官,也不差这点小钱。”萧华安慰道。
三人在书房里喝了会茶,又聊了会,罗胜的儿子石头来喊吃饭,中午又是喝酒吹牛,三人谈天说地,涛涛不绝。
“此番乡试多仰赖太华贤弟,来,咱俩敬你一杯!”罗胜邀请高承影一起给萧华敬酒。
“大师兄、二师兄,见外了,见外了!我们青竹学社,本就是交流学习的,能对大家所有助益,那是好事。”萧华说。
“太华,当时在考场上,一看这考题,我可是大吃一惊,差点惊动了监考官。”高承影说着说着,小声道,“竟然能押中这些题?”
罗胜看了过来,也是好奇,他也未曾听说过萧华有什么过硬的关系,能押中这些考题,可不是一般本事。
“哈哈哈,一切不过是运气而已!”萧华大笑,不想多言。
“这可不是一般的运气!”高承影感叹,一脸认真。
“弘载,太华的这份情,我等记在心里便好。这事以后便不要再提了!”罗胜心领神会,这种事说多了反而不好,自己能得到好处,没必要声张,“来,我等饮酒!”
“好,共饮!”高承影也是豪气干云道。
“来,为青竹学社贺!”萧华领头。
“来,为青竹学社贺!”
“你们说,我等这会能不能中举?”高承影喝了半斤米酒,此时说话少了些往日里的顾忌。
“至少能中一个吧!”
萧华想了想,三人的文章都不算差,不过话说回来这乡试中,把文章写的好的人也不是少数,却只录几十人,肯定是优中选优的,看的是谁的文章更好。
三人中一个,可以说百分之百,中两个也是八十的概率,全中那就是六十的概率。
“听说,今年恩科加了名额,要录七十余人!”
“好!那看来可能更大了!”
……
农历十月廿八清晨。
贡院的大堂内,亮着数排灯笼,主副考官,以及阅卷官,巡视官等等都坐在一堂。
与童生试不同,乡试不仅糊名,还会由誊录官用朱笔誊抄一份,称朱卷,阅卷官们只能看到红字朱卷。
朱卷已经阅完,录取的名额已经定了下来,一共七十二人。
先选出五经魁,也就是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中每一科的头名,然后再排出名次,这第一名便是解元,次名亚元,三到五名都是经魁。
不过,第六名也叫亚魁,至于后面的名次便没有讲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