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题妥了。
此时,举着第三道灯题的五位军士接连走过来,每个灯罩上各有一题,是五经题,而他修的是春秋,只需做春秋题便可。
葬我君桓公!
出自《春秋左传》:秋七月,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这道题,他有点犯难,春秋的破题练习,他只是简单做了一遍,也不算透彻,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这句他没有做过破题练习。
再加上理解不够深,这题有点难。
而且这道题有点生僻,选题有点刁钻,不在他背诵的范文内,连相近的也没有。
春秋的相关范文,他背的也不够多,毕竟他学春秋时间太短,能通篇背诵原文,知晓大意,背几百篇范文已经不错了,不可能每句范文都能背下来,那个题量太大了。
他闭目沉思,希望《科举大全》别让他失望,一番搜寻。
找到了!
这道春秋题,竟然有一模一样的原题!
而且还是未曾考过的,是建昭十五年,江西行省的乡试题!
天助我也!
这下心稳了下来。
他开选择从第一题“天子一位”开始做,将这相近的五道题目的十五篇文章,放在一起各读了数遍,提炼每个考生所表达的意思,自己再做一番判断。
第一题凭水平发挥即可,四书他读的要深刻一点,这道题他还是有些信心的。
主要参考了景元五年,河南的乡试题,“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
解元李池所做的文章跟他自己的破题极为契合,他把大部分李池的文章内容大部分截取出来,自己再发挥一下,基本就成了。
“大贤详周室班爵之制,内外各有其等也。
夫爵者,先王所以列贵贱也……”
做完这篇文章费了些时间,又通读了一篇,也没看出什么问题,然后将稿纸放进考篮里。
搞定第一题,第二题反而就简单了,直接选一篇好的范文,自己适当修饰即可。
第二题直接借用《科举全书》题库中的历科文章,进行适当修改一下就行,免得有人与自己用同一篇范文。
虽然一样的概率并不算大,但谁一样谁尴尬。
“物亦有受知之时,无为惜晚也。
夫后凋之节,松柏岂应俟岁寒后知哉?不岁寒后知,不成松柏耳……”
当他写第二篇“岁寒”的时候,竟然有一滴雨点打在手背上,感受到一丝凉意,他这才抬头望了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