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两题,他原本的所有忐忑全部消失,第一题只押中半句原题,第二题完全押中。
这场县试稳矣!
第一题,出自《论语季氏》: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意思就是说,孔子老人家说了:“天下政治清明的时候,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不清明的时候,这一切都是诸侯们来做了……”
他的题库和所记范文虽没有一模一样的原文,但题库中有“天下有道”半句的范文,乃是昌武九年的会试题。
周存阳给的范文里有“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名家范文,乃是以前的学政孙宗师整理的范文。
从这一点来说,这周存阳虽然没多少真才实学,但人家这范文质量还是可以的。
而萧华在与卫惊鸿读书时,曾做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整段话的破题练习。
因此这题哪怕没有范文,他也能写出一篇文章来,水平算不上多好,至少能过县试没问题。
而现在,他只需结合两篇范文,整理一番表述,这文章就算成了。
他没有急着下笔,而是先把题库里的三篇范文在心中默读了几遍,思索着如何取舍,过了许久,他觉得还是采用卫惊鸿当初给出的破题。
因为她的破题与一篇应试考卷中的立意是一样的,将这破题的换一下,毫无违和感。
其实哪怕不换也没啥问题,考试中只要不是带小抄抄的文章,哪怕全篇背写的范文,也会给过的。
当然也是有弊端,如果考官们看过这篇范文,不会给好名次。
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同考场,两考生写出一模一样的范文,遇着较真的主考官还是容易引来麻烦,因此大多数少考生都会稍微修饰一番。
他润了润墨,先在素纸上,写下破题。
“治道隆于一世,政柄统于一人,夫政之所在,治之所在也。”
接着写承题、起讲,他简单改了几个字词,并不影响原意表述,后面部分,直接照抄,略微替换下同意表述。
洋洋洒洒三百多字,不过一刻钟就写好,中间有三处错字,圈划了出来,他重新拾起来,又通读了数遍,检查有没有需要避讳的字,以及错漏。
有几处感觉改的不好,提笔又修改了两处,基本这篇文章就定了下来。
待稿纸墨字吹干,折好放在一边,用佩玉压着,防止有妖风把它吹跑。
此时,隔壁的一位见不到人的书生,正在唉声叹气,听这语气年岁不算小,一叹刚结束,一叹又起,而且这声音还不小。
萧华听的心烦,但也是无奈,也是同情。
一个衙役在面前的回廊里来回巡视,也听到动静,特地站在那人的棚号前咳嗽两声,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这些衙役也不想把事情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