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遗闻铁事等丰富资料以及讲史等民间创作,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
朱棣作为一代伟大君王,之所以喜欢看《三国演义》,是因为该书宣扬封建正统观念、英雄造时势的唯心史观以及天命论等思想。
作者罗贯中对黄巾起义军是极为敌视的,他有着强烈的“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
在罗贯中的笔下,刘备被描写成一个施行儒家王道仁政的代表人物,一个理想的统治者。
而曹操呢?他是乱世的奸雄,集中了统治阶级的残酷、阴险、狡诈,极端的损人利已等特点。
但无论是刘备还是曹操,他们都是能够创造历史的超人和英雄,而这些英雄天才人物又是“应天而生”、“受命于天”,这就使得《三国演义》一书,不仅宣扬了英雄史观,而且也宣扬了天命观。
朱棣虽然喜欢研读《三国演义》,但他对书中的人物有自己的偏好。
朱棣喜欢乱世枭雄曹操,
喜欢忠义的代表关羽,
喜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亮,
不喜欢总是哭哭啼啼优柔寡断的刘备,
不喜欢虽有统帅之才却小肚鸡肠的周瑜,
不喜欢三姓家奴吕布;
更不喜欢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
如果让朱棣从三国中选一位最喜欢的人物时,朱棣会首先选择曹操。
其实朱瞻基知道,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也是很高的。
《三国志通俗演义》:”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
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曹操:“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伟大的毛爷爷评论曹操:“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朱棣欣赏喜欢曹操,是因为朱棣认为自己和曹操是一类人。
“爷爷既然熟读《三国演义》,那么想不想看到书中的故事,被真人像唱戏那般,演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