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方面忧虑朱棣的身体,一方面忧虑大明帝国的未来。
历朝历代,皇位更迭之际,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血流成河的悲惨局面;
因为这些大臣,几乎都是太子朱高炽一系的,他们自然希望朱高炽能顺利登基;
自从朱棣病重以来,这帮大臣几乎天天在朱高炽耳朵边念叨,让他做好登基的准备和安排;
甚至告诫朱高炽,一定要对汉王和赵王,严密监控。
尽管汉王已经就藩了,但汉王在军中的威望和地位,依然是个巨大的威胁;
而朱棣当初为了提防太子朱高炽,一不让太子朱高炽染指兵权,二进一步加大了赵王在金陵布防的权力;
在朱棣当初设置的格局中,
朱高炽只管和一帮文臣们署理朝政即可;
而赵王朱高燧则负责监督这帮文臣武将们!
朱高炽没有听从这帮文臣们的建议,同时还厉声呵斥,让他们把心思都用在朝政上,尽心尽力的为百姓造福;
然后自己带着太子妃,入宫伺候朱棣;
太子朱高炽在这个节骨眼上的做法,在支持他的一帮朝臣看来,是极其不明智的;
因为朱棣万一驾崩,最得利的,非赵王莫属;
因为赵王有兵权,而且掌管了整个金陵的安全防御权;
一旦朱棣驾崩,赵王只要一声令下,就能控制整个金陵城;
到时候,一切都是他说了算!
对金陵城的任何人,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至于至尊位,只要他想,他就能坐上去!
这就是支持朱高炽的大臣们最忧虑的地方;
为大明长远考虑,朱高炽才是最理想的接班人,监国这么多年,朱高炽的仁政,赢得了这帮读书人信任和拥戴;
而赵王朱高燧,一向以阴狠毒辣著称,性格有些有些阴暗,不被这帮大臣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