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火炮笨重,机动性差,是公认的;
但眼前这一幕,彻底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
因为,眼前的十二门火炮,奔跑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精锐的骑兵;
之所以说是精锐的骑兵;
是因为,汉王朱高煦的骑兵,在整个大明,是公认的精锐;
马,每一匹都是百里挑一的好马,上等饲料喂养;
骑兵,每一个都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好手,日夜不停的训练,吃喝用度,也会最好的;
所以,骑兵们,个个龙精虎猛,威风凛凛;
全身的装备,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可是,就是这么一帮最精锐的骑兵,居然被笨重的火炮,在速度上,碾压了;
朱棣终于看出了门道。
驮着火炮奔跑的东西,不是马。
而是长着六个轮子的铁疙瘩。
铁疙瘩上的火炮,似乎也和传统的火炮,不太一样;
火炮的个头似乎小一些,炮口似乎大一些;
刚才还连续发射过炮弹,居然没有炸膛!
莫非这又是朱瞻基那小子的新鲜玩意儿?
朱棣心里如此想,索性叫停对抗。
因为实在没有继续对抗的必要了;
若真是两军对垒,朱瞻基这种能连续发射炮弹的火炮,几乎分分钟能把朱高煦的军队,轰成渣。
就算朱高旭的骑兵侥幸躲开了火炮的轰击,来到火炮阵营附近,那又如何?
人家的火炮,机动性很强,转移速度很快!
别忘了,这里是开阔的平原;
只要再次拉开距离,继续对骑兵进行火力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