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灾后重建向来是个繁杂的工程,消耗银两巨大;
加上大面积疏通运河,耗费银两势必会进一步加剧;
我们从哪筹集那么多银子来,就算太孙日前筹到五百万两,也远远不够啊。”
“大家的担忧,也是朕的担忧,太孙,你来给大家答惑解疑。”
朱棣说道。
“诸位大人所言甚是,小子的话,还没说完。”
朱瞻基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我们不仅要疏通深挖拓宽河北的运河,还要把全部的运河,从南到北,都要疏通拓宽深挖,并且要加固堤坝,每段堤坝都要设置专人负责维护。”
“在疏通运河的同时,小子斗胆建议,修公路。”
“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发财致富大跨步。”
“修路要修大路,路宽百米,可以先从河北开始,一直延伸的顺天。
日后在从南到北,一个省一个省的修,根据实际需求,路宽五十到百米不等。”
“修路,需要的劳动力更加庞大,工期更长,不仅能吸纳完所有的灾民,还能吸纳更多的农民务工。”
“如此,灾民温饱问题可解,灾民有了钱,自己就能重建家园了,朝廷还能节省一笔灾后重建费,何乐而不为呢。”
“更重要的是,通运河,修公路能极大的刺激周边商业经济活动的兴起和发展,更能促进南北方各种货物的流通。”
“至于刚才杨大人说的银两问题。
如此庞大的工程,确实需要数以亿计的银子。
但在我看来,银子根本不是问题。”
朱瞻基话说到这,故意住嘴,扫视一圈后,发现大家都在认真听自己说话。
尤其是当听到自己说‘银子根本不是问题’时,大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
就连朱棣皇帝都目光灼灼的盯着朱瞻基,急切的想知道银子为何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