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西落了好一会,献清一行人才赶回到了青石山大营,庄明德一听说献清回来了,急忙赶来迎接。
献清看到庄明德,没等他说话,抢先说道:“立刻派人去催马宪顺,同时告诉越州镇府军严加防范沿途的县守备营。”
庄明德一看献清如此,拱手回到道:“昨夜我已经派人去了,殿下进府城了,我有些担心,我就派人去催了。”
献清一听,尴尬了,自己作为太子,又是主帅,没有通知庄明德就私自进城打探消息,也难怪庄明德不爽!
只好打哈哈的说道:“我就……就是去转转,常武,去准备点酒菜,我和庄将军喝两杯,顺便商讨一下防御的事情。”
营帐内,庄明德汇报道:“殿下,我今天在青石山周围转了一圈,发现了问题,青石山没有水源,不能作为长期的守卫之处,我今天已经让军士们把能盛水的东西都在青石山东面的小河里灌满了水,一万人大概可以用五天左右,但是我们需要长久打算,因此,这条河我们不能放弃,我打算派骑兵在山下游走,伺机而动。另外我安排人打造了几台投石器,因为我们是轻装而来,没有携带火油,远程的打击只能依靠这几台投石器了。”
献清点了点头,论排兵布阵,每一个镇府将军都是千锤百炼,久经战阵的老手,他的安排自然是无可挑剔的。
这时,旁边伺候的郑月儿说道:“我知道附近有一种树的的果子可以当成引燃物,不知道能不能代替火油,九月初的时候正是成熟掉落的时候。捡起来就能点燃。”
庄明德一听,顿时一喜,急忙叫来军士,下令连夜收集此物,还不忘向郑月儿拱手答谢,郑月儿急忙回礼。
第二天下午,有斥候来报,海族人上岸了,乌泱泱的几万人,更坏的消息是,几万海族战士竟然全部穿着铁甲,拿着长枪,和大燕朝制式县守备营一样,还有投石机,最离谱的是有接近五千骑兵。
消息传来时,献清和庄明德都被震住了,他们明显低估了海族人的实力,也低估了张玉亮的野心和多年准备的实力。
张玉亮明确知道海州的军士不可能向朝廷亮刀,所以他只是稳住了下面的校尉,把所有的实力全部放在海族人身上,近十年的时间造就了一个五万人的精兵劲旅。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将军府不远的大院里,海族的几个长老正在密议着,一个神似骷髅的海族大长老阴声的说道:“我们的人已经上岸了,多年的计划就要实现了,诸位别忘了我们最终目的,我们要在这片大陆站住脚跟,那个岛已经不能满足我们了,此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五万人是我们所有的壮劳力,没有人种田,没有人打渔,岛上的妇孺老幼日益艰难,已经到了吃人的地步了,终于,我们要发动了,一旦抓住了燕国太子,你们立刻开始接岛民上岸,抢走州府所有的粮食和牲畜。”下面的人纷纷狂热起来。仿佛自己家族已经在大陆上作威作福了。
等所有人平静一下,大长老继续向旁边的几个人说道:“一旦我们抓住了燕国太子,你们立刻告诉张玉亮说实验成功,安排给他移植,到时候让他死,明白吗?还有我们的替身一定要准备好,一旦张玉亮死了,要有发号施令的人。另外,一定要保护好我的外孙,他虽然丢了魂魄,但他是我们未来的王,他有海族和燕国国公的血统,他当海王,燕国百姓才不会反抗。”旁边几个人立刻答应下来。
青石山大营,献清和庄明德没有坐以待毙,即便对手强大,也没有认输的,他们必须坚持到水师和马宪顺三万五千人马的到来。献清拒绝了庄明德提出让他离开青石山的建议。
一切都在紧张的进行着,得知对方有五千骑兵以后,军士就开始在山下开挖了陷马坑,而献清也是在挖空心思的回忆着自己知道的冷兵器时代的防御武器,他可不想死在这,或者被俘虏。
他站在抛石器旁边正在发呆,常武穿好了皮甲,挎着刀,背着箭跟在他的身后,警惕的看着周围。
献清突然转头问道:“常武,你觉得一个高手最需要什么样的武器?”
常武憨厚的样子,挠了挠头说道:“那当然是一下子能打死别人,自己还没有事的武器,比如弓箭,要是射的更远就好了!”
射的更远的弓箭?诸葛连弩倒是知道,却不知道怎么做,没有弹片,对了,床弩!没有连弩可以做床弩。
献清急忙找来庄明德和工匠,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床弩很简单,就拿现有的弓箭,三个并排放置在木头上,中间开槽,放上一根粗长的利箭,只要两个人拉动弓弦用插销固定住,使用木锤击打插销,用三把弓箭的力量,将长达一米的弓箭射到更远处,对付骑兵和大队的步兵应该很有效!
庄明德和工匠立刻就明白了献清的用意,马上安排制作和实验,青石山木材众多,弓箭都是现有的,很快,第一架弩床就做好了,一声令下,木锤直击插销,利箭划破了空气,穿透了八百米外的一颗树干。
庄明德被弩床的威力惊呆了,这一箭下去,人马俱穿啊!自己身上的盔甲一点用都没有了!立刻抽调所有的工匠和会木匠手艺的军士一起打造床弩,一夜过后,大军造好了近五十具床弩,近一千支硬箭。
太阳刚刚升起,斥候就传来了消息,五千海族骑兵已经到达青石山以东约二十里的山谷休整,双方的斥候已经相距不到一千米了。
庄明德立刻下令大军集结防御,一万人迅速占据了青石山的三个小山峰,居高临下的盯着山谷。枯树和碎石搭建的简易挡墙后面,布置了投石器和床弩,收集起来的易燃物也被捆绑在一起。
就在等待海族大军的时候,从北方奔来一队骑兵,是马宪顺派遣的骑兵队,由马文英带领一千人,前来支援,庄明德立刻请示献清,将皇城带来的两千轻甲骑兵交给马文英来带,一共三千骑兵,准备对付海族人的五千骑兵。
献清考虑了一下,同意了庄明德的想法,可是轻甲骑兵的两个大队长颇有微词,他们可是皇帝亲卫的铁甲骑兵,让地方的校尉带领他们打仗,就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