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御书房,皇帝正端坐书桌前,旁边两个宫女拿着扇子慢慢地扇着,一大盆冰块吸收着房屋内的热量。
四皇子献明跪伏在桌子前,皇帝看了他一眼,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你起来吧!不用再求情了,你娘做的事估计你也知道一些,从太子中毒,献阳献清被截杀,这次献清又被撞船落水,背后都有洛家的影子。你要记住一点,你是张家的子孙,当不当皇帝不重要,能不能为皇族,为大燕立功才重要。”说完给旁边的夏太监一个眼神,夏太监领会后,上前将献明搀了起来。
皇帝继续说道:“就像你皇叔一样,以后皇家族谱上他的功劳肯定是超过我的,后世对他的评价一定是挽大厦将倾之功劳!而如果你当了太子和皇帝,后人就会认为太子和皇帝之位是可以靠阴谋诡计就能得到了,你对大燕可有寸功?”
献明不好说话了,低着头站着,皇帝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你本性不坏,只是这些年被你娘保护的太好了,还有洛少建那个纨绔,你觉得他对你真的好吗?为什么要想尽办法推你当太子,因为你好控制!你好好想想!”说完不理会他,继续看奏折。
献明也十七岁了,他不傻,他清楚的知道他以后只能进司峿山的皇陵,而不会进洛家的祖陵,在大燕百姓从小就以军功为荣的熏陶下,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并没有资格当太子。从小练体就是为了有一天像父皇一样当一个力挽狂澜的大英雄。
献明慢慢的又跪了下去,略带激昂的说道:“父皇的话,儿臣愚钝,但儿臣愿意为大燕尽自己的一份力!”
皇帝放下毛笔,略带欣慰的说道:“你能这样想,我很高兴,你也十七岁了,现在有个地方给你选,虎庸关,狼谷关,燕州水师。虎庸关外现在还有西域联军在骚扰不断,有西域斥候已经入关,刑部大牢里面的西域马匪怎么来的你也知道。狼谷关,泰山王和献刚正在准备一支骑兵深入草原探查,目前还算安全,而燕州水师主要防范西域人从琼州上游的进犯和保护水路畅通。你想去哪里?”
献明想了一下,拱手对皇帝说道:“儿臣愿去狼谷关,皇叔英勇神武,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提笔写下圣旨,任命皇四子张献明为狼谷关校尉,听从泰山王节制,盖上玉玺,夏太监交给献明,皇帝又说道:“皇城军你带一千人归你统领,铁甲骑军你带一百人交给你皇叔,他去草原用的着。另外你娘的事你不用担心了,过一段时间我会让她出来,到时候,她愿意留下,还是去你府上,又或者回越州,都随她。”皇帝知道现在还不是跟越州翻脸的时候。
献明拿着圣旨,退出御膳房,直奔皇城军大营,找二皇子要人去了。皇帝问旁边的夏太监:“岩州有消息了吗?过几天就是献清的十五岁生辰了!”
夏太监急忙躬身回答道:“回陛下,还没有呢!快马到岩州再回来最快也要八天,三殿下吉人自有天祐,会有好消息传来的。”
皇帝点了点头,又问道:“业祥那冰块够吗?我这不需要那么大,给业祥送去。”夏太监躬身称是,出去办事了!
岩国公府,献清醒来后躺了一天,第二天清晨,正自己下床走动,看着房间里书架上的书,房门被推开,敏月笑脸如花的进来,开口说道:“你看看谁来了?”
献清一看敏月身后,常武邋里邋遢的样子看着他,见到他心情十分激动,进门直接跪地,献清急忙放下书,向前把常武扶起来。
敏月在旁边说道:“我爹派的人刚过江就遇到了到处找你的一群人,这不,先把他们带来了。”
献清急忙问道:“其他人怎么样?刘春虎呢?”
常武擦了擦眼泪回答道:“刘校尉回皇城找人手去了,我们没事,有四个侍卫被射伤,后面两艘船的人都没事,只有我们的船翻了,主事和侍卫们等那个大船跑了就把我们从水里拉上来了,然后就开始找殿下,找到天亮,刘校尉去皇城了,我们就继续找。”
献清看着满身泥污的常武,拍了拍他肩膀说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去洗洗吧,好好睡一觉,去吧!”有丫鬟带着常武出去。
献清看着敏月说道:“看来我得尽快回去了,皇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敏月失望的抿了抿嘴说:“这么快吗?你还没恢复好呢,后天就是我娘的冥岁,你……你再等两天不行吗?
献清想了想,又看了看敏月的大眼睛,说道:“好吧,就再等两天,我还没去向船工大哥们道谢呢!当然,也得谢谢你照顾我呢!”说完一步向前,抓住了敏月的双手,轻轻一拉,就把敏月抱住,敏月挣扎了一下就放弃了,静静感受着献清在她耳边呼吸。
然而,献清快十五岁,敏月十七岁,献清比敏月矮了半头,抱的姿态着实不雅。
”嗯哼……”一声重重的鼻音打断两人的浓情时刻。敏月急忙推开献清,一转头,岩国公正现在他们身后。
敏月上前拉住岩国公的胳膊,撒娇道:“爹,你进来怎么都没声音的!”
岩国公一斜眼,说道:“我还要故意躲脚吗?”
敏月害羞的急忙岔开话题,说道:“闽州的人走了吗?爹好像很不高兴。”
岩国公走进来坐在桌子旁,献清急忙给岩国公倒了一杯茶,刚刚把人家闺女搂着,这会不得好好表现一下。岩国公一叹气,说道:“闽州这帮人,跟洛海英那个老狐狸一样,闽州要提高盐价,越州要降低船价,都拿我岩州是好欺负的。”说完气哄哄的灌了一大口茶水。
献清之前听过,大燕朝内陆地区不产盐,闽州是海盐的主要产区,海洲也产盐,但是海洲太远,运输到建州只能走陆路,大概需要一月时间。而闽州就不一样了,岩州的内河一路向南就能到闽州。闽州只要把沿海的盐运到内河渡口就能直接装船通过水路运到全国,因此大燕大燕朝八成的盐都是闽州盐,只有海洲和海洲西面的越州吃的是海洲盐。
这次闽州派人来岩州,就是找岩国公谈海盐涨价的事,岩州就需要支付更多钱,而越州商队则是想降低船运价格,这进的少了出的多了,船工们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献清向岩国公拱手道:“敢问国公,这闽州的盐最后还是需要我们岩州的船才能运到各地售卖,这船运价格如何?”
岩国公想了一下说道:“一船三百两的盐运价大概三十两。”
才十分之一?献清笑着说道:“国公可以回复闽州盐商,就说天气炎热,船工驾船颇为不易,船上食品不宜保存,需要多次停靠码头购买生活所需,因此,从下个月开始一船盐运价五十两!”
岩国公眉头一皱,轻声说道:“你的意思是运价上涨?那岂不是交恶与人。”
献清暗自发笑,这国公还真善良,岂不知商场如战场。当下便说道:“没有我们岩州的船,他闽州的盐只能和和海洲一样走陆路,经过越州转向安州,琼州到达江边,再向北运,时间长就不说了,运价翻了多少倍?优势在我不再他。”
岩国公思考了一下,问道:“若闽州不再给岩州供应海盐怎么办?百姓不能缺盐,”
献清早有应对之策,便说道:“我看岩州的船在夹江里航行平稳,若是在海里呢?国公是否想过海运,若我们岩州的船出夹江河口入海,沿着岸边向南,一路到达海州,与海州买盐。闽州就掐不住我们的脖子!”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献清还是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