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辍学回家一边干着农活一边做着作家梦的时候,考上高中的田野经常兴奋地跑来看我。他知道我不是那么心甘情愿地一辈子当农民,我喜欢土地里绿油油的庄稼。可是我不喜欢泥土粘在我的鞋上和衣服上,我讨厌泥土对鞋子和衣服的依附。我希望摆脱它们,我渴望着过干净、轻松而又体面的生活。而这一切不是一个农民所能够做到的。
田野对我说,教他们语文的崔老师课讲得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他建议我去认识一下这个优秀的崔老师。也许可能从他那里能学到很多知识!我觉得田野说得很有道理,我懂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我需要进步,需要有人指点。
于是我给那位尊敬的崔老师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这封信写得比我的第一封情书还要长,还要令人感动!在那封信里,我说了我渴望学习和进步的心情以及渴望成功的决心!然后我委托田野给我转交了这封信。
崔老师看了我的信后深受感动,他没有想到,一个已经辍学回家务农的青年还有如此信心愿意学习!崔老师专门抽出时间约我在他家里进行了一次真诚的长谈。
崔老师建议我通过成人考试取得大学文凭,然后就可以获得一份工作,就可以摆脱农民这个苦不堪言的身份!只要我愿意请教他,他可以在任何时候辅导我,帮助我。因为他就是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大专文凭的,但是他实际水平却远远超过一般的全日制大学本科文凭的学生。
我对崔老师的建议没有信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因为我不喜欢数学,对于数学,我实在是学不进去,还有英语,英语我也没有一点儿信心。我甚至讨厌去背诵那些政治题目,我怎么可能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文凭?其实我只是想和崔老师一起探讨一些语文知识和文学作品,因为崔老师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后来有一天,我到浞水街上赶场,看到正利用课余时间摆摊的崔老师,他叫住我兴奋地告诉我一个信息,说县文化局在征稿,要写一个话剧的剧本。说如果被选中,还有稿酬,听了这个消息,我决定试一试。
那时候我订了好多刊物,其中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刊物叫《故事会》。在《故事会》上有一篇关于退婚的故事,因为那个年代,农村包办婚姻还很盛行,这样的故事很有市场。
我就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独幕话剧,我为什么一开始就能写话剧?因为在我订的刊物中,有一个刊物就是《剧本》,我已经懂得了话剧的写作方式。
我改编的独幕话剧叫《拴宝退婚记》。崔老师说,我写好后可以交给县文化局一个叫向朝斌的人。
我想不起是通过什么方式交给县文化局向朝斌的。但是我记得不久以后,向朝斌就托崔老师带信给我,让我到县城里去跟他见一面,顺便可以领取我那个剧本的稿费。啊!我的天,居然有稿费?我的剧本要排练演出了?
可是当我决定前往县城去领稿费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没有到县城的路费。其实那时候到县城的路费只需要一块八毛钱,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我身上真的是一分钱都没有,我问父亲要钱,父亲说没有。他也不同意我到县城去,他要我天天在家里干活。尽管我以前自己挣的钱都交给了父亲,可是当我问他要的时候,他就是不给我。
我去找我们村里两个在单位上班的人借钱,我卑微而又可怜兮兮地说我只借两块钱。我从务川回来领了稿费就还给他们,可是他们都沉着脸,他们的脸上都能殇出水来。当时的表情,好像他们这辈子就从来没有笑过,我只好灰溜溜的离开。
我后来还是借到了那两块钱的路费,应该是田野借给我的。我到了务川文化局的办公室,向朝斌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我因为太年轻,就直接喊他向叔叔。他老人家那时候已经在贵州最权威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了小说《豆花嫂》,因此很有一些踌躇满志和意气风发的样子。向叔叔问了我一些情况,问我读了些什么书,读书有什么困难。
问我还写了些什么,然后让我在一个本子上签字领了十块钱的稿费。说实话,我对十块钱的稿费有些失望,刨去我去来的车费三块八毛,还有大约伙食费两块,实际上我只剩了大约四块钱,不过我不好意思说什么。向叔叔解释说,本来打算排练演出的,剧本写得还不错,可是后来单位又改变了方案。没办法,意思意思吧。
我记得当时我带了一篇小说稿子给他老人家看,是写的爱情故事,向叔叔很快就看完了,然后毫不客气地批评我:“你这个稿子一看你就没有谈过恋爱,谈过恋爱的人就不会这样写,哪有看见人家长得乖就爱上人家的?这个世界上长得乖的姑娘多的是,你能爱多少?”向叔叔说得我羞愧得头都抬不起来,大约我爱上长得乖的姑娘是一种罪过吧?
向叔叔知道我没钱买书,他就带我到务川县政府门前的书迷租书店,那里的书很多,借书看的年轻人也很多。书店是城关中学的王庆华老师开的。王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向叔叔和王老师的关系很好。向叔叔把我介绍给王老师,让王老师支持我看书,让王老师给我方便。
王老师的书迷租书店,当时租书的价格是一本书租一天两毛钱。如果是我来租书,那是非常不方便的。我家在乡下,先不说我是否有钱付租金,我来去的车费怎么办?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王老师当然能想到这些,他当即表态,他书店里的书我只管借,想借多少借多少,他分文不取。
我也真的就不客气了,当时我就带了一个装过化肥的蛇皮口袋,然后我就在他那些书架上寻找我喜欢的书。我装了整整一口袋的书,然后道了谢就将书扛走了。后来我看完一袋子书再来换一袋子我没有看过的书。
隔三月两月往返县城一次,每次来书迷书店借书,王老师都非常客气、满面笑容。他不在书店的时候,他的妻子对我也是非常客气的。
遗憾的是,当很多年以后,我来到务川做生意,并在务川定居,打算请王老师吃顿饭感谢他的时候,年纪轻轻的王庆华老师却已经离开了人世。
在认识向叔叔不久,我就认识了当时在务川已经名声大震的戴绍康老师。认识戴老师不久,他发表的中篇小说《塬上风》就在全国引起了反响。戴绍康老师的成功对我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原来我们务川这样的小地方也是可以出大作家的呀!
我开始偷偷摸摸往报刊上投稿,我最感兴趣的是小说,写的也多半是小说。有时候也写一些豆腐块一样的散文和随笔。有一次我写了一篇短文投给《遵义晚报》,记得标题是《做爷爷和做孙子》,大约只有五百字左右,没想到居然发表了。收到报纸的那天,我是多么的兴奋啊!可是我的兴奋却不知道跟谁去分享!!我在大街上兴奋地走着!!!我在回家的路上兴奋地走着!!!!我后来只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田野和另一个文学爱好者杨康。
杨康看过我写的文字,因为他自己觉得他和我的距离都很遥远,后来就放弃了,只读不写。
不久我收到了那篇文章的稿费七块钱,唉,七块钱有什么用呢?不过如果天天都能发表,那也是不错的。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发表哪怕是一篇豆腐干文章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微博的稿费和文章发表的难度,让我感受到了文学之路的艰辛和不易。很多人劝我放弃,很多人讥笑我!嘲笑我!!可是我觉得还是有希望,而且我对文学是真的有感情,我真的很爱她。就像我爱一个姑娘,我心甘情愿为她付出,哪怕没有回报我也不会后悔!虽然我是那么渴望着有回报。
看来我还是得一边努力挣钱一边努力读书和写作,因为我不挣钱就没有人养活我,而且我还希望比别人活得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