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门刚关上,康睿便开门见山:“罗老师,您的辞职信在我手上。”
“啊?您是哪位?”罗昊显然被他这句话说蒙了。
“我和学校董事长是朋友。”康睿面不改色地撒谎,“看到您要辞职,我感觉很可惜,所以顺路来问问。”
这几天罗昊过得仿佛惊弓之鸟,抓住康睿这根救命稻草,突然有了一股倾述的冲动。
他不由得坐在沙发上,叹了口气,自嘲道:“我可能天生就是没有事业运。当研究员的时候,研究所经费不足,很多项目都不能展开,我感觉未来没什么希望,毕业后没选择留在研究所,而是出来教书育人。结果……”
结果又遇到古文斌这么个仗势欺人的祸害——康睿在心中帮他补充。
康睿耐心地听他诉苦,听完便说:“罗老师,我可以帮您解决这个问题,希望您也帮我一个忙。”
罗昊一愣,苦笑着问:“我能帮您什么忙?”
“我听说您是研究员,不知道您研究的是哪个方向?”
“哦,是环境治理。”罗昊听他提到自己的专业,注意力被转移了。
“环境好埃”康睿一拍大腿,故作兴奋,“巧了,罗老师,我是个商人,正准备投资这一块的商业研究,只是不知道从哪儿着手。”
罗昊皱起眉,很实在地说:“康先生别开玩笑了,环境治理有什么商业价值……”
谁都知道,科研不是花钱,是在烧钱。
比起科研,奢侈品就是个弟弟。
做实验用的巴掌大小的一块材料,可能就要几万块,而这材料还是一次性的。
至于工业研究,机械制造的投入更不用说,在山洞里用易拉罐做盔甲,那是天方夜谭,钢铁侠的现实原型马斯克光是研究特拉斯系列汽车就投入不下千万美金。
环境治理虽然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因为投入高,回报低,利润更是要打个大问号,连研究所的经费投入都有限,罗昊有亲身体会,更不会相信一个社会上的商人会对这个感兴趣。
康睿摸了摸下巴,认真地说:“罗老师,我觉得人有钱之后就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我现在不缺钱,缺的就是一点奉献带来的成就感,但又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您是学校里的老师,我相信您的人品,希望您能帮我做一番事业。”
罗昊有些心动。
不能不心动,他再活在象牙塔里也知道,以往都是研究员主动找投资,求爷爷告奶奶地希望有钱人能瞄一眼,哪有人主动上门要求投资的?
而且如果是知名教授还好说,自己一个名不经传的小研究生,哪里值得别人主动带钱来拜访。
但他没有盲目高兴,掏出手机,选出一张照片,递过去:“康先生,您知道这台研究用的仪器,购置要多少钱吗?”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