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我这不是着急吗?”
“也不在这一时半会!”
纪来恒说着,继续靠在炕头,嘀咕道:
“可惜杨珊和宋河夫妻俩没有女儿,要是能聘来给越哥儿当媳妇就更好了。”
“这是什么道理?不是杨家老头子才是村长吗?娶杨村长的亲孙女,不比外孙女好多了?”
黎氏有些纳闷,这亲孙女才算是杨家人。要是杨珊的闺女,那不是算宋家人了吗?
再说杨有粮的媳妇,徐氏,娘家以前还是在镇上开米铺的呢,家底肯定不错。
这杨珊就算是村长家的女儿,应该也没有多少嫁妆啊!就算有,那还有两个儿子呢。
“你懂什么?如果只是一个杨村长,咱家至于这么客气?
最重要的,还是杨珊和宋河两口子有本事,不然你以为咱家囤货和搬家的消息是怎么来的?
要是没有一点依据,咱爹会放弃镇上经营的一切,果断搬到村里来?”
“你是说天灾的消息是杨珊两口子透露出来的?那他们又是从哪知道的呢?”
“这我哪知道,反正这两口子是有本事的人,村里人都说杨家伙食好,但是据说杨珊家的伙食比杨家还好。
天灾这么久了,杨珊一家四口人,都面色红润,身上穿的衣服还有半成新,补丁也很少,我怀疑就连那些补丁,都是特意缝上去的,掩人耳目罢了。”
不得不说纪来恒真相了,杨珊就是特意缝上去的。
“这么厉害?”
黎氏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在这个世道,要想吃得好,穿得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纪家是有原来的家底在,加上早有准备,他们才能勉强维持目前这个生活水平的。
倒了这会,就连他们纪家,也不能说是吃得好。
听说杨珊和宋河以前只是普通的庄户人家,能做到这样,那真的是有大本事了。
“还有宋河那一身力气,谁不怵得慌,村里哪个敢单独跟他对上?我们敬着些总没错,要是能搭上关系就更好了。”
说完,纪来恒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
“也是,谁让咱家也没个闺女呢。”,听完丈夫的话,黎氏也有些遗憾。
第二天一早,反正也不用自己做饭,黎氏又跑去打听杨思和杨二哥一家的事去了。
和往常一样,杨大嫂早早的起来,带着新儿媳妇王氏,煮一家子的早饭。
以前杨母也会一起帮忙,但是现在不是有孙媳妇了嘛,所以她就光荣退休了。
至于杨父、杨大哥和永年、永林兄弟俩,则是天不亮就去挖野菜去了。
永年这一场婚事办下来,家里囤积的野菜都消耗得差不多,得趁着这会天气比较好,野菜比较多的时候,赶紧补充一些。
要是天气突变,家里没有一点囤货,那一家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至于杨母、杨大嫂和新媳妇王妙,肯定也不能在家歇着,不过她们是吃完早饭才出来的。
一是家里需要留人照顾杨爷爷;二是也需要人煮饭;这三来,早上太冷了,体谅她们。
“娘,我们的红薯要放这么多吗?”
王妙看着案板上切成小块的红薯,问宋大嫂。
刚才婆婆是拿着三个大红薯来洗了切的,全部切完,已经快把案板占满了,这会宋大嫂让她全部倒进野菜汤里熬煮。
她在王家的时候,别说日常吃红薯,就连野菜也要节俭着放,就怕撑不到下一顿。
后来村里发了物资,才舍得放野菜了,但是一个红薯,一家人能吃几顿,汤里能见到一点红薯沫子就不错了。
相比之下,杨家的这顿早饭,是真的豪华了。
虽然红薯放多了是好吃,但是这不经吃啊,她就怕嚯嚯完,后面全家饿肚子。
“没事,放吧,最近都需要长时间出门,得吃好一点,不然没力气。”
看着儿媳妇不安的眼神,杨大嫂安慰的笑了笑。
“你看着点锅里,我给爷爷送饭去。”
杨大嫂跟王妙说完,就端着米粥去杨爷爷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