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收下,我收下还不行吗?”
杨母满脸无奈,但是无奈中又透着欣喜。
孩子孝顺,谁不高兴呢,就算杨珊随便带点什么东西来,她也是开心的。
拉着两个外孙坐下,想了想又说道:
“今天我话就放这了,我们老两口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家里的房子和田地都是分给你们哥俩的。
你们小妹可什么都没沾到,养老就是你们哥俩的责任,你们小妹带东西来,是她孝敬,要是没有东西能带来,你们也不能开口要!”
杨母的话掷地有声,杨父虽没说什么,但是看得出来,对这番话是认同的。
这话有点重,杨大哥、杨二哥诚惶诚恐,连忙对天发誓表决心。
表示养老就是他们哥俩的责任,他们一定不会推脱,一定会孝敬爹娘,就算自己不吃饭,也绝不会饿着爹娘。
一定不图小妹的东西,对小妹好!
先不说以后能不能做到,会不会落到这样的境地,就算落入这样的境地,杨父杨母是疼孩子的,肯定不会吃独食,甚至会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
只说现在这番话,杨父听了,还是满意的。
其实杨母这番话,主要是说给两个儿媳妇听的,就怕家里日子不好过,或者娘家困难,把主意打到杨珊身上去。
毕竟杨珊一家各个满面红光,身体结实硬朗,两个外孙也比同龄人高,绝不是吃菜饼子能吃出来的。
说完了这些,杨母才高高兴兴的拉着杨珊去了厨房,拿着杨珊带过来的东西,加两个菜。
因为母女俩好久没见了,有很多话要说,都没喊两个嫂子来帮忙。
两个嫂子也识趣,都去和几个孩子说话去了,没有往厨房那边凑。
晚饭已经做好了,只是加两个菜的事,杨珊母女两个完全忙得过来。
其实杨母也没什么要紧事,只是想闺女了,想单独说说话罢了。
无非也就是问问路上的见闻,关心一下女儿和女婿的感情等。
如果非说有没有什么正事,那还是有一件的。
“珊珊,眼看着文浩和文谦都大了,你是不是该准备起来了?”
“啊?”
“啊什么,要是在以前,去年就该相看起来了,明年十五岁定下来,再过个两年就该完婚了,要是晚了,好姑娘都被别人抢走了。
只不过现在年份特殊,大家成婚都比较晚,才没那么着急,但是你也该心里有个数,别整天吃吃喝喝啥也不考虑…”
“娘,没那么早吧?”
才十四岁,这要是放在现代,也就是读初中的年纪,还要防止早恋呢。
“早什么!不早啦,现在的孩子本来就少,适龄女孩不多,而且最好还是找村的,知根知底,晚一点就抢不到人了。
你有没有相中的姑娘?要是没有,现在就留意起来,别到时候急忙慌的乱选一个,这可关系到孩子的一辈子呢!”
“……”
额,好像是这样,她不能再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孩子,既然生长在这个环境,就该按这里的习俗来。
再说,现在适龄的女孩子少是真的,不好找。
想了想,杨珊对杨母说到:
“原先是我想岔了,他们兄弟俩也不小了,是该留意起来了,我这没什么好人选,娘你也帮着留意留意。”
“哎!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哪有你这样万事不操心的娘亲,行了,我会给你留意着的。
你大嫂已经把大儿媳定下来啦!明年就完婚。”
“这么快!是定的哪家姑娘呀?我咋一点都没听你们说起过。”
“你知道什么,整天跑这跑那,比你爹都忙,我们有功夫说,也要你有功夫听啊!”
“嘿嘿!我以后闲了多过来陪陪您老……”
“得了吧,我不缺人陪,先过好你自己的小日子吧!”
“您还没说定的哪家姑娘呢?”
“瞧我这记性,定的是东村头老王家的闺女。”
“王家?哪个王家?”
“还能是哪个王家,村里就那几家姓王,王招娣她大伯家的大孙女!”
“哦,那和王招娣家不像吧?”
杨珊很少和村里的婆婆、婶子们闲唠嗑,对村里人了解的还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