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有几个村里本来就穷苦的人家,已经饿出了浮肿病。
在村子周围找到的那点野菜、野草,只能打打牙祭罢了,想靠那点东西填饱肚子简直是天方夜谭。
如果再没有新粮来补充,村里也和外面一样,要饿死人了。
等到了这个地步,村里也乱起来了。
各种盗窃事件层出不穷不说,为了活下去,什么跌破道德底线的事情都能做出来,这是杨珊两人不想看到的。
对于杨爷爷、杨父和杨母等老人家来说,小河村就是他们的家。
故土难离,如非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离开村里的。
特别是杨父和杨爷爷,作为村长和前村长,一直把村里当作自己的责任。
如果敌人来袭,杨珊毫不怀疑他们会选择与村子共存亡。
既然不能选择离开,她还是想让家里的两个孩子,还有杨家人,能够在一个比较正常的环境下生活。
所以杨珊还是想维持小河村的安稳,虽然不知道能够坚持多久。
说她自私也好,怎样也罢,自己空间里的东西是绝对不会拿出来白白送出去的,那是她凭本事囤积的。
但是慷他人之慨就没关系了,把唐家仓库里的东西分了,一点心里负担也没有。
回到村里就和杨家人说了这事,不说杨母如何惊怒,说他们不该如此冒险,只身就去了唐家。
杨父却是一脸兴奋,他太知道粮食对于现在的小河村来说意味着什么。
前些日子村里已经有人断顿了,求到他跟前。
只能如同曾经对待杨金一家一样,和族老们商量后,把村里的公共存粮,借了一点给他们。
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村里的公共存粮也不多了,下一次还不知道要怎么办呢。
杨父这两天愁得白头发都多了不少,这唐家的仓库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大家对此都没有什么意见,至于抢人粮仓不道德?
笑话,要不是唐家太贪婪,先来夺取小河村,他们都不知道唐家来了县里好吗?
唐家不仁,就别怪他们不义了,抢了唐家他们是不会有任何愧疚心里的。
商议过后,赶着一群俘虏,大家就出发了。
到了镇上,先把这群俘虏安排在杨二哥的铺子里,赶到一个房间里关起来,手上的麻绳也没有解开。
这样也是不保险的,因为关着的是一群壮年汉子。
这时杨珊和宋河当初在西州城费劲买到的蒙汗药,就派上了用场。
每天喂一点蒙汗药,保证他们睡得踏实着呢,就算想逃走也没有力气。
留下几个人看着俘虏,其他人继续往县城赶,直奔唐家的粮仓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