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半月左右,来征兵的官兵们终于是走了,也带走了家里的顶梁柱。
不说其他村子留下妻儿老母,是如何肝肠寸断,艰难度日。
小河村的村民们是暂时松了一口气,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这个时候,大家也就越发担心第一批走了的人。
要是二叔公早点来就好了!这是所有人的心声。
要是二叔公听到了,也只能苦笑,他那会还在闭关呢。
要不是闭关出来,又成功的提升了一个小境界,他也画不出来这个阵法,只能说时也命也。
其他人放下心,精力又投入到了当下的艰难生活中。
只有钱姑爷还在担忧不已,他无疑是幸运的,借着小河村的光,躲过了这次征兵。
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希望这次也免过了塘下村才好。
要是两位哥哥都被抓去了,爹娘还不知道如何伤心呢。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家的房子,虽然二舅哥家都没说啥,让他们一家就这么住着,但总是心里没底。
眼看着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少,大舅嫂的意见也越来越大。
虽然现在还有爹娘压着,让他们过去吃饭,但是他心里也挺过意不去的。
毕竟一直白吃人家的饭,占了人家的口粮,搁谁家里都会有意见。
他还做不到像宋小凤那样理所当然。
但是让他不顾一切的带着妻儿走,他也做不到,那样和去送死没什么区别。
他们什么都没有了,房子、粮食,甚至保暖的衣物也不够,什么都没了。
出去了能去哪里呢?
大哥大嫂自己还带着孩子,住在大嫂娘家,日子可能还没他和宋小凤好过。
二嫂是个厉害人物,二哥也是精明不吃亏的主,爹娘去了,碍于孝道,不会置之不理。
但是他们一家去了算什么呢,不出三天,二嫂就会把他们一家赶出来。
这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想着想着钱姑爷不禁悲从中来。
而旁边的宋小凤早已呼呼大睡,不知道做了什么美梦,还砸吧着嘴。
十一月底,杨二哥和铁牛拿着令牌向村口走去,这次轮到他们去镇上打听消息了。
为了安全起见,现在去镇上都是两个人去了,遇到啥事也能搭把手。
村里不用巡逻了,安排两个人去镇上,人手也是足够的。
虽然现在已经不分春夏秋冬了,都是冬天。
但是到了十一月份和来年二月份这个时间段,还是格外的冷。
他们一路说着话,很快就到了村口,向原来的路口走去。
不管进出多少次,他们还是感觉这个阵法很神奇。
眼前一片白茫茫,他们顺着走了一小会,眼前才重新清晰起来。
俩人做贼似的,快步走远,就怕遇到什么来走亲戚的熟人,和他们打招呼。
问他们咋找不到小河村的路了,还有他们为啥还在家,不是都应该跟官兵走了吗?
这让他们咋回答?
都快出他们村的地界了,再过去就是别的村子的田地了。
忽然看到一群衣衫褴褛的人,在路边生火。
可能是天气太冷,这两天风大,也可能是因为地上都是冰面,不易生火。
他们的火一直没升起来,只偶尔冒出一点烟。
怎么有这么一群人在村子附近?他们是想干啥?
杨二哥觉得奇怪,拉着铁牛往路边的冰块后面躲。
这里原本有个灌木丛,天冷以后直接冻住了,现在上面的冰层,厚得都看不见原来的枝叶了。
两人借着路边冻住的树木和石头的遮挡,慢慢向那伙人靠近。
到近前了才发现,还是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