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都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过了好久才平复下来。
期间,杨珊一直在哄两个孩子,连和杨母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两个孩子哭的睡着了,杨珊才和杨母说说话。
听到卖了不错的价钱,杨母替两人高兴,并嘱咐要节约用钱,不能大手大脚的。
杨母都没问卖了多少钱,当初去卖的时候,也没问两人摘了几株灵芝。
也是怕两个孩子为难,毕竟老母亲问也不好不说实话,说了实话,又人多嘴杂的。
财不露白这句话还是至理名言,都是闷声发大财,才有好日子过。
有红眼病的人,在哪都不少,净干些损人不利己的事。
杨父、杨母只是默默的支持两人,准备路上的干粮,给带孩子。
本来还要偷偷给杨珊一些路费,不过杨珊死活不要,这才作罢,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去之前,杨爷爷则是一直拉着宋河说路上的注意事项,还偷偷给了宋河一把匕首,给他俩防身用。
宋河推辞不过接了,不过从此以后,更加的敬重老人家了
这和兄弟姐妹之间还是不一样的,杨大哥他们问还能含糊过去。
不过,杨大哥两口子也聪明的没有问,只是说让他们路上小心,孩子放心放在家。
带给杨爷爷的是,一张狼皮、一双牛皮靴、一个棉帽子,最重要的是还买了两本书给杨爷爷,
把老人家喜得牙不见眼,他就喜欢书,但是古代的书贵得离谱,家里没有多少钱,藏书不多。
带给杨父、杨母的东西是:两匹布、两张狼皮、一瓶小年份的人参酒,一个银镯子给杨母。
狼皮两人一人做一个坎肩是没问题的,冬天穿在里面,既保暖又低调。
给杨大哥一家的礼物和杨二哥家一样,两匹布,两个细银镯子给两个孩子。
不过,麻烦大嫂这么久,杨珊偷偷塞给杨大嫂一个银簪子,让她别声张,杨大嫂感动不已。
这些银首饰,都是在县城买礼物的时候,在首饰楼里买的,花了不少钱呢。
从杨家出来,天已经黑了。
杨家说要留饭的,但是两人牵挂家里的牛,所以坚持回来了。
听到两口子买牛了,杨爷爷和杨父高兴不已,比收到礼物还高兴。
毕竟这是生产工具,买牛可比买那些礼物正经,这才是长久之计。
回到杨家,大家果然都还在院子里,都在看牛呢。
宋父早就想买一头牛了,只是银钱不称手,一直没买成。
往年犁地都是去给别人家帮忙干活,人家才把牛给你用。
现在宋河买了牛就不一样了,等宋河的地犁完了,还能不给亲爹和亲哥用?
所以宋大哥两口子也很高兴。
去的时候只和他们说是去卖药材了,具体卖的什么也没说。
反正老二两口子,经常去卖草药,大家都习惯了。
以为这次也是和以前一样来着,不过看到这头牛和这么多礼物,大家不淡定了。
最后杨珊和宋河也只说,运气好,找到一株灵芝,卖了二百两银子,准备起房子。
宋父宋母一脸赞成,其他人也附和着说:起房子好!
至于心里怎么想的,只有自己知道了。
不过杨珊可不管这些,只要别打她钱的注意,别来和她借钱就行。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宋河就起来忙活了。
准备给牛搭个屋,总不能一直拴在院子里,不说丢了,就是拉屎,杨珊也接受不了。
再说,两个孩子还要在院子里玩呢。
既要考虑到卫生问题,又要防止牛丢了,最后决定把牛棚建在菜园那边。
隔了一个菜地,那边又是下风口,味道一般传不到这边来,有什么事情也能听到。
说干就干,宋河自己又会木工,都不用别人帮忙,去量完地形,确定尺寸,自己扛起木头就去那边削木头。
准备建的木牛棚,采用榫卯结构,搭建木头房子的架子,就是房梁和柱子这些。
没有木板,就用小木头围牛棚,和砌砖差不多,一层层往上垒木头,更加结实,就是有点费木头。
上头盖上茅草,一个简单的牛棚就这样搭建完成。
但是宋河现在还在扛木头,可能还要几天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