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正是,时年二十二岁的,临淄王,李隆基。
三年后,他将与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兵变”。
彻底结束自武则天以来,唐朝大权旁落皇亲国戚的窘境。
将自己的父亲李旦,重新扶上龙椅,将大唐的话语权,牢牢控制在李家的手中。
陆铭安万万没想到,这个差点被自己误认为是偷看演员换衣的下三流,居然是未来的皇帝。
“您就是,临淄王?”陆铭安有些不可思议。
事到如今,那人想隐瞒,也不可能了,外面官兵都来迎接了。
“正是。陆公子,感谢今日款待,他日若有缘,我们京师再相会。”李隆基抱拳示礼。
陆铭安赶紧回礼道:“王爷,今日相逢,实荣幸,还未畅饮痛快,便要分别,小生心中很是不舍,特送王爷诗一首,以表离别不舍之情。”
唐朝时期,文艺盛兴,李隆基本人也是多才多艺,对于作诗,更是主流文化,颇受欢迎。
李隆基一听陆铭安要作诗,露出喜悦之色,并满脸期许。
陆铭安在心里默默给李白道了个歉,对不起了,李太白,今日我要借诗一用了。
放心,我不白用,等我以后发达了,必将登门道谢,并付上高额稿费,保你享尽一生荣华富贵。
陆铭安故作沉思,举起酒杯,吟诗道:
“相逢即醉别,登临寒舍院。
何时京师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说罢,陆铭安将手中酒杯一饮而尽。
这诗是李白写给杜甫的,陆铭安将此诗结合当下情景做了修改。
李隆基那也是大才子,听此诗如此气势磅礴,充满豪迈之情,甚是喜欢。
作为后来的一国之主,心怀天下,也是豪情壮志之人。
他见陆铭安如此豪爽,心中更生起爱才之心,当下也举起酒杯。
“好一句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说罢也一饮而尽。
两人举着空杯,相视而笑。
虽今日才相识,却有相见恨晚之情,临别时更如久别重逢的老友般依依不舍。
而那门外来迎接李隆基的官兵,不是别人,正是时任东都留守的李怀远派来的。
李隆基此行微服私访,是为结交天下英雄。
他深知,如今朝堂大权旁落,若想扭转乾坤,必要得天下英雄豪杰相助。
此行虽一路小心谨慎,却依然被东都留守李怀远得知行迹,以迎亲王之礼,将李隆基迎回皇城。
如此看来,洛阳城耳目都如此紧密,他要在京师,韦后眼皮子底下谋划兵变之事,可见难度之大,李隆基捏了把冷汗。
再说陆铭安。
与李隆基相别后,久久不能入睡,这是他飞黄腾达的机会。
别人不知道,他心里门清,这可是未来的皇帝。
若牵上这根线,紧紧抱住这条大腿,以后人生路必将一日千里。
一定要去长安!
去了长安,才有机会与李隆基加深联络,才有机会参与三年后的“唐隆兵变”,去抢得一功。
到时候,也得以实现自己对上官梦语的承诺,杀韦后,杀安乐公主,杀扬州刺史司马云,替楚家冤死的家人报仇,还楚家清白,重振楚家昔日荣光!
而要想去长安,得先在洛阳城站稳脚跟,发展起来,有了资金,才有能力扩大规模,向洛阳城发展。
陆铭安一夜胡思乱想,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到得四更天,才迷迷糊糊睡着了。
没睡多久,便听几声鸡鸣将他吵醒,此时院里家仆们已经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