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垦好了,出产的青菜够吃上一年的了。
反正这里的温度较高,四季只需要一件衣裳,因此,种植的蔬菜,一年四季都能吃上。
粮食嘛,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种上点黄豆,吃青豆夹,
种上一点点小麦,一年能收到个十几斤粮食,都算是多的了。
老百姓所吃的粮食,多数都是从其他的城市带回来的。
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人出去务工,然后准时准点的往家里送粮食。
送回来一百斤的粮食,就够家里的老小吃上一年了。
能吃饱吗?开玩笑呢?饿不死就算是不错了。
红岭山,赵青嫣跟赵明庚父女俩骑着马,在山上山下地跑了好几天。
大面积的红土,倒是不太适合种庄稼,只能种植一些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作物。
红土有个最大的用途,便是用来做砖,做瓦,做花盆,瓷器这些。
而老百姓居住的平原,多数以黄土地为主。
面对着如此贫瘠的红岭县,赵明庚感觉有些头疼。
好在他有万能的亲闺女。
因地制宜是为官者最需要清楚的事情。
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区域划分。
在有老百姓居住地区,合理利用山地资源,种植经济作物跟树木这些。
在百姓居住人口较少的地方,在不会造成山体滑坡的基础上,建陶瓷作坊。
黄土地,虽然贫瘠,
可这不影响种土豆地瓜,还可以顺便在田间地头撒些草种子,用来喂养家禽家畜。
与此同时,还需要把外出的务工的老百姓,尽可能的招工回来。
土地需要开垦,没有老百姓怎么行呢?
新上任的县令赵明庚,发布了第一条政令。
鼓励开荒种田,凡开荒两亩者可到县衙领取免费高产粮种百斤。
凡开荒达到十亩之家,可到官府赊牛一头。
所欠牛款分期三年内还清,利息一分。如果可以在两年内还清,则无需利息。
招聘制陶工人,招力工……
对于开荒这个事儿,能领导粮种这个事儿,红岭县城的老百姓,兴趣不是很大。
一直以来产量太低了,让老百姓对种地失去了兴趣。
不过,若是每户能开荒10亩地,就能赊一头牛,这个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尤其还是三年内还清,才需要一分利,两年内还清,不需要利息。
买头牛是庄户人家想了一辈子的事儿。
有那聪明的人家,琢磨着,一头牛16-17两的银钱,
让自家两年或是三年内还上那么多钱,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能够跟别人家合伙呢?
两家买一头牛,按照16两算,一家合着8两银。
如果两年还清,就不需要利息了,合着一年4两银子。
自家孩子们在外面赚钱,一年攒出来四两银可能性好像还是有的。
何况县令还要招工,还有高产粮种。
既然县令敢这么做,没准他真有把握呢。
这么些年,就没见哪一个县令,有这么大的魄力。
胆子大的老百姓,终究是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