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公布进入作坊的工人名单。
秦津津是技术人员,剩下的十个人里面有刘红岩和张清两个知青。
其他八个工人都是村子里能干利索的五十几岁的婶子们。
这个年龄她们虽然每天上工也能挣到六个工分,但是作坊里的活可比在地里轻松多了。
还有就是赶牛车的大爷,现在也必须每天去镇子上了,要去给供销社送货。
作坊的批文很快就下来了,上面还促成了村子里跟供销社的生意。
豆腐作坊从供销社拿黄豆和香料,供销社从豆腐作坊进豆腐干和豆芽。
本来大家知道村子里的豆腐干价格不能跟供销社一个价的时候都失落了好久。
但是知道黄豆的批发价格以后,再算一算,居然跟之前也没有差多少。
这下大家都放心了,跟供销社的生意能成。
十几天以后,作坊修好了,村长和供销社的生意也确定好了。
每天送一百斤豆芽和一百斤豆腐干去镇上供销社。
豆芽这十几天她们每天都在不停的发,要交货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这豆腐干就得提前一晚上开始压上,第二天凌晨四点起来切片、卤制。
因为供销社八点钟开门,七点半左右开始上货。
所以他们必须在七点半之前把豆腐干和豆芽送到。
还好这个过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几口大锅同时工作,最后成功上货。
第一天结束,大家就知道这个工作的轻松了。
四点钟起床,切豆腐、卤豆腐再捞起来晾干。
然后过秤,确定一百斤的豆腐干和豆芽,就可以拿到门口的牛车上去。
前前后后加起来两个小时不到就行了,然后大家就可以回去休息了。
一直到下午三点钟之前都是自由时间。
三点钟准时上工,开始为明天的货做准备。
这整个过程中,秦津津只负责提供点豆腐的卤水和卤豆腐的卤料。
其他时候基本上她都是只动动嘴,最多帮着切切豆腐。
刘红岩和张清比其他工人早上上工的时间都要迟一些。
因为她们早上的工作只是烧火,一个人负责两口锅,只要在豆腐切好一锅之前来就行了。
六点钟的时候邵嫣然要跟着牛车一起去镇上。
她得去供销社开发票和收发票、还要去购买需要的原材料。
今天是第一天交货,连村长都要跟着一起去确定一下。
更不要说激动的村民和作坊的工人们了。
刘红岩和张清也是着急的坐上牛车要跟着去供销社看着交易呢。
秦津津只能站在原地冲着他们挥手告别。
这个时间,外面还下着小雪,从温暖的作坊里面出来冻得直哆嗦。
她是不想去凑这个热闹。
在温暖的炕上好好的睡一觉不香吗?
蹑手蹑脚的回到知青点,这个时候其他知青们都还没有起床。
秦津津在炕上一觉睡到九点钟,然后开始今天的第二轮洗漱。
自己简单的吃个面条,就直接进到软件里面去了。
接着种地、接着制作红糖。
牛车要下午才能回来,锁上门以后,这屋子里就剩下她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