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觉领命而去,带着数万大军横扫四方,此时的四川由于远离农民起义的中心地带,元军一直没有经历过战争,因此高新觉与韩玉山的消息很快就传来了。
韩玉山一路南下,没有赶上进攻成都,但是他们拿下了顺庆路,之后又奉命拿下了重庆路、邵庆路,在进攻菱州路的时候,遇到了红巾军向西增援的部队,傅友德带领的三万红巾军。高新绝则是一路横扫潼川路和叙州路。
在这一段时间,招贤馆还真的招到了一个人才,他就是刘桢!
这天,董鼎来到了徐明的面前,向他汇报:“师兄,招贤馆那里,今天有人举荐了一个人才,名字叫刘桢。”
“谁?”
“刘桢。”
徐明:没有想到会是他。
刘桢,泸州人,为元朝进士,曾经任职大名路,后来躲避灾难回乡。
数年之后被人举荐给了明玉珍,成为了明玉珍大夏政权的宰相,为明玉珍打理四川政务,将政事处理的井井有条。
“将他请进来,算了我亲自去请吧!”
徐明一想,还是亲自去请吧!毕竟人家怎么说也是一个进士,也有着一省之才。
徐明出了房间之门,见到了一个年约40左右的中年美男子,正站在门口。
“糊涂,先生来此,怎可让他站在门外?”徐明向身边的卫士们呵斥道。
董鼎:又不知道是谁,谁敢让他进来。
虽然这么想,但是董鼎可不敢说什么,只是连忙点头称是“属下一定好好教育教育他们!”
“可是维周先生当面?”
“哦?将军知道我?”
“听过,听过,听说先生有大才,如今得先生相助,真是不幸之幸!”徐明急忙将对方给领进了堂屋之中,分主次坐下。
“先生应该是泸州人吧,怎么在成都城?”
“原先我在大名路任职,但是北方局势不太好,刘福通眼看即将北伐,我就挂冠而去,想要回到家乡,在经过成都的时候,就赶上了将军占领成都!”
“原来如此!”
“既然先生愿意来我这招贤馆,说明先生愿意帮助我起兵反元!不知先生有何可以教我的?”
“其实,我是被将军那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吸引而来的,想要见见提出如此大气口号之人有何才能,却没有想到提出如此口号的竟然是一个少年郎,真是少年英才!”
“先生过奖了。小子身为汉人,眼见我汉人遭此苦难,内心痛苦不已,情急之下,想到这句话!让先生见笑了。”
“岂敢,岂敢!这句话乃是大智慧之言……”
徐明:我真是不好意思。
刘桢说了很多,非常赞扬徐明的这句话,也正是为了这句话,他才愿意出来帮助徐明做事,否则刚刚离开元庭,又怎么愿意立即出山做事。
“先生,如今四川被拿下已经成为了必然,可是如何治理四川却成了最大的问题,不知先生有没有什么能够教给我的?”
“其实四川如今这个情况,根本就没有办法支撑起来一个势力的!想要发展,只能从外地迁人口!”
徐明点了点头,非常认可刘桢对于四川的评价,可是这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
“那么现下呢?”
“只能鼓励生育,救治伤病……”
刘桢提出了许多的建议,徐明听后都非常认可,不愧是明夏的宰相!
四川如今的情况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它如今根本没有办法支撑一个政权!
“先生,如果拿下湖广之地以后呢?”
“湖广之地,人口众多,可是也是杯水车薪呀!如果能够从江西和浙江一带迁移百姓最好!”
徐明:你想的真多,浙江那里怎么可能愿意过来!还是得一步一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