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剃头后,在岭南,南洋,南洲等湿热,潮湿的环境下,便可更好的生存,也避免了干了一天的活后,又要耗费大量时间来清洗自身,更有利于卫生,清洁保洁也”
陆逊向诸葛亮说道,且并没有理会其他人所言所说,而是抬头直接看向了刘奋。
众人一听,心中好一阵翻覆。
“主公不可啊,若下令剃头,必引得天下震动啊”
这时诸葛瑾先站了出来说道。
陆逊见此,正想再说,诸葛亮却站了出来。
“兄长,我曾深入益州南方不毛之地,也曾去过荆南,岭南,交州等地,那边的越人,南蛮确多有剃头者,我曾问之,他们却说如此更加方便,虽然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然原文之中乃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便是孝之终始也,我等常说以孝治国,然最重要的还是立身立命,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诸葛亮向诸葛瑾说道。
“孔明,你这是何意”
诸葛瑾一听,心下一紧,忙问道。
“主公不常说实事求是吗,有时候我们不能局限于表面,不能局限于形式,实用主义高于形式主义,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天下大同,天下大治,天下太平,所谓殊途同归,目的是一致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做”
诸葛亮向刘奋拜道。
众人听后,也都心下坎坷,当即都看向了刘奋。
“这么说孔明也支持伯言所说剃发之论乎”
刘奋向诸葛亮笑道。
“非也,如今如下令剃发,必定引起天下震动,非善谋也,不过属下认为,可先在军中推行,军中必须强制剃头,之后再在岭南,南洋等地推行,我们可在各地建立剃头馆,以自愿为原则,一面宣传剃头的好处,先让世人看看剃头后的好处,如此循序渐进,乃善谋也”
“剃发并不是说要将头发剪了,要不孝了,而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尔,剃头后,原本我们一天一洗的头发,可以两天,三天一洗,而且也不用再耗费大量时间,如此所节省出来的时间,正好可用来做他事,时间节省,效率提高,又有何不好乎”
诸葛亮向刘奋拜道。
陆逊听后,心下一喜,如今诸葛亮也支持了,看来此事必成矣。
只是陆逊不知,实际上刘奋早就想推行剃头令了。
“好一切就按孔明,伯言所说的办,这事就交给伯言去做,先在军中推行,之后再推向民间”
刘奋下令道。
众人听后也只能无奈同意。
毕竟军中如今可是刘奋说了算,由刘奋牢牢掌握,而陆逊虽出自士族,但可是刘奋的坚定支持者。
而且这剃发令就是陆逊提出来的。
至于军中,军史,军长史等军中支部是直接建立在队曲一级的,而且刘奋如今还在什伍之中的副什长会兼任班组小组长,直接对军史,军长史负责,发展军中先进分子,加入各小组,支部当中,作为军中基层骨干。
故而军队上下那可是刘奋一言堂,刘奋说什么,军中必定会坚决执行。
何况随着屯田军,独立师,巡捕营,警务营体系越来越大,各部如今已拥有四五百万人,已完全自成一派,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所以剃头令只要刘奋下令,军中是肯定会被推行开的。
至于民间,刘奋倒没有强制推行,只是采用自愿原则。
故而众人也不太好坚持。
只是民间真的能推行开吗。
众人心中不知,不过自己的族人可不能去剃头,这一点众人还是能坚持的。
只是众人没找到,随着剃发令下到军中,刘奋是第一个站出来剃发的,而诸葛亮和陆逊也是第一批站出来剃发的。
如此也引发了强烈的连锁反应。
一些百姓,特别是岭南和那些在各地参与基础建设的百姓也纷纷效法,跟着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