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比较省心,哪个专门捣乱,哪个堪比毒瘤……之类。
这就是宏观视角逐渐趋近常态,转化为具体细节的过程了。
当然,“本地时空”现在听罗南的“大通意”表达,嫌他乱、嫌他多变,觉得无所适从;反过来,罗南听“本地时空”的“倾诉”,也觉得是醉汉噫语,颠三倒四,十成能听懂一成就不错了。
双方都还需要慢慢沟通适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具体公式和快捷运算方法是没有的,只能自己总结;中间听错了、理解错了、计算错了,“谈判”双方还要拍桌子;当然,也可能将误会积攒下去,造成更多错谬,增加罗南未来“破魔”“除谬”的难度……
不管如何,与本地时空的“沟通谈判”机制,已经上了正轨。
罗南渐渐具备了一个“类时空”的视角,宏观的框架,具体的变化,交互映照,互为参考。
如此专注倾听、交流之下,时间过得极快,转眼又是一夜过去。
日头与山峰那边的薄雾一道儿,朦朦升起,铺过来大片透光纱幕。
“本地时空”仍在罗南耳畔窃窃私语,从太阳系运转荡开的微弱时空细波,聊到磁光云母存在对地月系结构影响,还有雾气迷宫卡得它腰疼,深蓝世界在它颈后吹冷风之类……絮絮叨叨,无休无止。
明明天渐渐亮了,罗南却是忍不住打了个呵欠。
也是此刻,手环震动,有人联系他。
有凌晨何阅音的预告,罗南还以为是她发过来“安夏线”的资料,正感叹果然守时,却不想跳出的界面显示,竟是文慧兰。
这位新招揽的女士,倒是很习惯主动联系。
罗南接通,才知那边是来“交作业”的。
就是上回罗南安排她写“维生资源和生存空间高度紧张”之类的论文,准备用到巅峰会议上。
也就是隔了个周末……当然,只是大纲,算是开题报告。
这样也更合理。
啧,这工作态度!果然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墨拉且看看吧,羞也不羞?
罗南随便翻了翻,哪怕是大纲,内容上已经颇为详实了,最重要是方向清晰,没有走样。
他暂时也找不出什么毛病,就先搁下,却是想到文慧兰在“伪·灵魂教团”的特殊地位,顺口问了一句:“关于‘十三区’,有什么新消息吗?”
“暂时没有。”
“屠格呢?”
“……也没有。”
“有什么新想法,可以及时沟通,像‘疯人院’的那样的线索就很好。”
罗南想到这个,就不免夸文慧兰一句。能够从正常轮换的“专业矿工”里面,分出精神障碍患者这一支,切入角度当真清奇,而且也确实有些效果。
此时,罗南手环再次震动,这回就是何阅音那边了。
她果然如凌晨所言,发过来许多安夏线的资料,而且做了目录和摘要,列出了项目倡导者、反对者、中立者的代表名单和主要观点,细致和准确程度不好比,要论针对性,比“葵姨”那种人工智能还是强出许多的。
何阅音知道罗南正在通话状态中,便只留言说“请先过目,随时联系”,罗南回了个“辛苦”。
两类资料两件事儿,罗南的思路却还是受了点儿影响,下意识对文慧兰讲:“嗯,深蓝世界往地球这边的‘逃亡者’,你有印象吗?”
文慧兰花了两秒钟消化了一下这个比较跳跃的问题,回应得倒也平常:
“曾有耳闻,尼克和水箱有段时间负责清除深蓝世界的背叛者,这里是否有‘逃亡者’,不太清楚,也很难求证。这样的工作,其他人也在干的……况且他们两位思维模式异乎常人。”
大约就是神经病的意思?
罗南正想着,又听文慧兰道:“说到尼克、水箱,他们有几年倒是疑似往深蓝世界贩卖人口,这也是没有查证的信息。”
“贩卖人口?怎么卖?”
罗南有点儿意外,小打小闹毫无意义,要玩大的……可当代早已经没了奴隶贸易这回事儿了。
唔,没有奴隶贸易,深蓝世界的奴隶矿工是怎么来的?
文慧兰那边忽然不说话了,罗南几乎以为是信号问题,看了眼手环屏幕,恰在这时,声音传过来:“罗先生,我曾想过‘骷魔王’的事。”
面对文慧兰突然跳转的话题,罗南保持缄默,只是挑挑眉毛。
文慧兰也保持着平稳的语调,继续讲下去:“上次三尖顶事件,骷魔王再出世之后,应该有不少人与我一般考虑:当年的畸变蚊灾,是天灾,亦或人祸?”
罗南呵了一声:“回头可以问问李维嘛。”
“这事情大约已难理清,但还有一个问题:当初东北亚,以及畸变蚊灾辐射的其他新旧大陆区域,被屠杀的人数号称数百万,可真有那么多?再换一个角度,极度恐慌之下,北方游民南下避难期间,损失的人口,有官方宣扬的那种规模?”
罗南就想到了六月份那场蔓延全世界的“游民大游行”,其直接导火索就是游民回城期间,人口大量失踪,即所谓的“失踪式移民”和“消失性搬迁”。
“这事儿,你也算当事人对吧……还有,湖城也是众矢之的。”
“罗先生或许想说‘推波助澜’,或者干脆说是‘帮凶’?”
“我不会轻易给出评价的。”
文慧兰似是在那边笑了一声,回转到正题:“同理,当初尼克穷凶极恶,肆意杀戮,震动世界的屠城事件就有两起,都发生在新大陆,都是借奔潮侵袭沿海城市的混乱期间所为。随后相关区域也都是救灾不利,死亡、失踪无算……很长时间才恢复秩序,其中可操作空间还是很大的。”
罗南沉吟。
当年的畸变蚊灾,吸血场域之下,东北亚、环北极区域,几百万人死亡,其中尸骨无存者不计其数;尼克那两次屠城,哪怕只是卫星城,也有大几十万的伤亡。
哪怕只从中“取走”十分之一,算上损耗,也颇具规模了。
印象中,墨拉给出的资料显示,深蓝世界的“永久居民”日常保持在六十到八十万之间。
上次罗南分析“专业矿工队伍”的时候就想到,以深蓝世界的恶劣环境,有极大可能无法完成“劳动力再生产”这一关键环节,与之相对应的,人力损耗只会更多。
李维在深蓝世界起码也有四十来年了,如何保证“永久居民”数量不减少、劳动能力不退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