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之后,袁绍和袁术兄弟二人,一起离开了洛阳,前往了汝南祖地。
就在两兄弟离开洛阳的时候,一道消息,突然从弘农郡,慢慢散开。
说太平流寇暴乱,有一支人数约为五千的流寇,并没有参与到围攻洛阳之中。
而是盘踞在弘农郡,并且成功的躲过了阳球校尉的围剿。
如今,这支流寇不断接收从各地投奔而来的流民,正在慢慢壮大着。
对此,朝廷自然十分上心,连忙派出人手,前去弘农郡打探消息,却并没有发现这些流寇的身影。
而另一边,刘瑾也带兵抵达了代县,此刻,他正在骠骑将军府的大厅之内,接见匈奴右贤王羌渠。
这次,羌渠前来代县,是为了赔罪的,因为,上次西北大战,留守的五千匈奴骑兵,并没有支援汉军。
这使得汉军在战争开始的两日内,损失了不少人。
匈奴单于得知这个消息后,险些气出病来,还打个什么仗?赶紧派人赔罪去吧!
他又不能自己亲自前往幽州,也不能随便派出一位将领,派出之人,一定要身居高位才行。
于是,年约五旬的羌渠,便带着数千牛羊,带着匈奴单于的诚意,前来代县寻找刘瑾。
可是,刘瑾结束西北大战后,并没有直接返回代县,而是去了洛阳,羌渠也不放弃。
他在刘瑾军营的不远处,同匈奴骑兵们安营扎寨,等着刘瑾归来。
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天,终于,在这一日,刘瑾带领骑兵,从洛阳回到了幽州。
本想直接求见刘瑾,却被汉人士兵告知,他家将军赶路疲惫,已经返回将军府休息,让他改日再来。
无奈,羌渠只能独自前往代县,并且在将军府附近找了一个酒馆休息。
第二日,羌渠前去寻找刘瑾,又被告知,他家将军,陪着夫人出城游玩去了。
第三日,羌渠再次前去寻找刘瑾,又被告知,他家将军去了锦绣山庄,视察工厂。
第四日,依旧如此,直到第五日。刘瑾才终于接见了羌渠。
见到刘瑾的一瞬间,这个在匈奴族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右贤王,险些没哭出声来。
终于见到了正主,此刻羌渠的心情,有些激动,可更多的,还是忐忑。
如果刘瑾因为须卜骨都侯之事,而记恨匈奴,那么他们匈奴接下来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将军,那须卜骨都侯,已经被大单于砍去了头颅,他的家人也被贬成了奴隶!不止如此,我家大单于还送来数千牛羊,希望将军不要怪罪我匈奴!”
刘瑾闻言,眉头一挑,随即伸手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说道。
“怪罪?本侯为何要怪罪你们匈奴?怪你等没有支援我汉军?我汉军需要你们匈奴支援?”
说到此处,刘瑾脸上带着些许不屑之色,开口说道。
“小小羌人,不知死活,竟敢将主意打到我北疆良田之上,本将军已经将他们全部灭掉!”
羌渠闻言,赶紧站起身,笑容满面的出言附和道。
“没错,他们羌人久居陇西,消息闭塞,哪里知道汉军天威!”
刘瑾闻言,平淡的看了一眼羌渠,随后换了一个舒适的坐姿,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
“在我们的约定之中,你们并没有保护匈奴领地之外的良田,所以,这次事件跟你们匈奴没有任何关系!不过……”
说到此处,刘瑾顿了顿,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面无表情的盯着羌渠。
羌渠见状,只觉得自己的心脏,跳动的越来越快,胸口也越来越压抑,冷汗都不由自主的冒了出来。
见羌渠脸色发白,额头上遍布冷汗,刘瑾这才轻哼了一声,继续说道。